最新消息

11
三月
两件大事及其影响

3月5日,中国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对于2021年的重点工作,与资本市场较有关联的有以下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从设定的指标看,通胀目标3%低于去年的3.5%,说明政府预期通胀情况将会有所改善。但6%的经济增长目标却明显较市场主流预期的8-9%为低,说明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留出了余量。设定一个低于预期目标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要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品质发展;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大量印钞会否触发新的金融动荡等。

「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个安排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基本走出疫情,回归正常。疫情期间推出的较为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要逐步从宽松转为正常。

「加大5G网路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说明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讯技术仍是政府关注的发展重点,相关的产业大有可为。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说明2021年刺激内需的其中一个重点是汽车和家电,在推动汽车消费中,电动车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

 

 

「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这部分内容长远看对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不利,平台收费有降价压力,虽然政府不会强迫平台降低收费,但社会环境会令平台收费承受压力。

总体来看,政府对2021年经济工作把握的原则是稳中求进,力求把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得更加稳固,然后在稳定的基础上向科技要生产力,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品质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的稳健发展将为资本市场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同时,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基点,将会出台更多的实质措施扩大内需。

 

 

另一件大事就是美国的刺激经济方案,美国参议院上周六(3月6日)经过通宵激辩后,终以50票对49票的微小差距,通过总统拜登提出的1.9万亿美元(约14.8万亿港元)刺激经济方案修正案,预计周二(3月9日)再由众议院表决后,3月月14日由总统签署生效。

与前几轮特朗普主导的救助方案相比,拜登在本轮救助方案中,直接通过发现金、失业救济、儿童补助、学生资助等名目向美国民众提供了大约1万亿美元个人资助,大超特朗普方案对个人的资助;另一方面,特朗普著重的对大企业资助,在拜登方案中则未见踪影。

由于拜登方案对个人的资助大增,可能会带来两个效果,一是美国经济的需求将会有较好的恢复;二是可能有一部分个人尚未使用的热钱流入股市,加大美股的波动。

目前针对美国救助经济方案对市场的影响,大致有两种关注角度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美国新救助方案资金大量流向个人,将带来需求膨胀,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导致利率上升和股市泡沫破灭,对股市不利。近期美国国债息率上升,导致股市大幅波动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种看法认为,救助方案将令经济迅速恢复,带动企业盈利上行,财政刺激落地前后以及疫情前景明朗阶段,投资者对经济的乐观预期将提升风险偏好,对股市有利。

简而言之,两种不同看法都源自救助方案带来的经济复苏,不同之处分别看重经济复苏带来的盈利上升和通胀上升的不同侧面。在我们看来,两种看法都有道理,关键是看当时市场的焦点聚焦在哪个方面。

近两周市场的大幅波动很明显是因为投资者将焦点聚焦在救助方案带来的通胀风险和利率上升方面,但由于目前失业率仍高,通胀的实际压力尚不明显,因此,市场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又会将关注焦点放在救助方案带给企业的盈利提升上,届时股市将会扭转之前的弱势、重新走强。

综合而言,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未见有较大风险。美国经济预计将有较强反弹,加上救助方案向社会释放大量资金,资金充裕的情况难以改变,根据美联储最近的表态,短期收紧银根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此,一旦市场将焦点聚焦于经济复苏带来的盈利增长,在充裕资金的推动下,股市仍有望再创新高。

4
三月
通胀有还是没有 是个问题

有人说较高的通胀肯定有,而且就在眼前。

他们的根据主要是历史经验。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无限制印钞引起的恶性通胀。近代最著名的就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的超级通胀,1919年至1924年,为支付德国一战战败的巨额赔款,德国政府对货币的发行量进行了超级加倍以获得必要的资金,加重了货币贬值,钞票的发行量与面值「齐头并进」,双双暴涨。

大通胀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生产趋于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为了维持财政运转,政府决定将债务进一步货币化,引发了超级通胀。 1921年,纸马克和美元的汇率是64:1,到了1923年11月则是4.2万亿:1。纸马克价值形同废纸,恶性通货膨胀日益加重,德国经济陷入崩溃的深渊。

现在全球的金融状况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无限制印钞的现象越演越烈,以地位近乎全球央行的美国联储局为例,2008年以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大约稳定在不足1万亿元(美元,下同)的水平,金融海啸后经过几轮量化宽松,至2014年,其资产负债表已经膨胀到约4.5万亿美元的高位。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再次疯狂印钞,至2020年下半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达约7万亿元。随着美国更多救助方案的推出,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有机会在2021年底超过10万亿元水平。在美联储以外,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例如欧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中国央行等,虽然印钞的速度略有差别,但无一例外,2008年以后,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全都是以倍数上升。

以当年德国大通胀和其他一些恶性通胀的先例看,全球如此大规模的印钞,没有理由不造成严重通胀,现在美国拜登政府又推动1.9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更加剧了通胀展望的恶化。

不过,也有人说在当下这个生产力极其充裕的时代,较高的通胀还很遥远。

实际通胀压力有限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时表示,美联储预期消费者物价涨幅未来三年都无法上升至2.0%。美国新任财长耶伦也表示,有人警告刺激经济方案可能带来通胀风险,但经济的最大风险是提供给失业劳工的协助不够多。耶伦还说:「我花了很多年研究通胀,并且担心通胀。我可以告诉各位,如果通胀成真,我们有应对的工具。」

换言之,在这两位美国金融方面最有权威的人士看来,现在担心通胀有些太早了,刺激经济、恢复就业才是当前要务。

从实证的角度看,2008年以来美联储和全球主要央行的印钞行动,到现在为止,确实没有在全球造成严重通胀。这中间的原因,部分可能与中国作为全球工厂的近乎无限供应能力有关,部分可能与印出的钞票主要由富裕阶层获得,基层的消费能力改善有限,因此总需求没有太大的提升有关。

迄今为止,印钞对经济和金融的实际影响,主要局限在金融市场各类资产的上涨,而不是实体经济中的物价上涨上。

虽然较高的通胀是否就在眼前还不好说,但投资者对于通胀即将来临的担忧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1月底以来,对企业融资成本影响巨大的美国10年期国债息率持续上升,差不多创出了1年高位,说明投资者对通胀和利率前景的看法较为悲观,倾向于认为未来通胀和利率都会有较大的升幅。

这种担忧反映在金融市场上,造成了资金对大量风险资产、特别是代表新经济的科技成长股的抛售,令全球股市出现较大震荡。

当前投资者的通胀预期与现实中的通胀数据很明显不一致、存在裂口,要弥合这个裂口,或者是通胀数据上升到通胀预期的水平,或者是通胀预期下降到实际通胀的水平。对股市来说,如果通胀数据上升(意味着收紧货币的压力较大),对股市就较为不利;如果通胀预期下降带动国债收益率下降,对股市则较为有利。

从通胀的角度说,虽然长期来看,无节制印钞必定会带来对货币信心的减弱,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实物也必定会带来通胀。但长期意味着多长时间却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起码2008年大印钞印到现在,严重的通胀并未发生,通货膨胀仍然处在较低可控的水平,美国政府再推1.9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是否一定会引发较高的通胀呢?仍然是个未知数。

不过,不管未来是否会有较高通胀,有一点较为确定,就是短期或者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就业仍然疲弱的情况下,出现较高通胀的机会不大。如果未来确有较高通胀,理论上应该出现在明年经济和就业都有较好恢复的时候,而不是近期。

美或引导通胀预期走向平稳

从通胀预期的角度讲,由于与实际通胀间存在裂口,且政府不乐见通胀预期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股市稳定,因此,除非实际通胀数据可以迅速升温,否则预计政府将引导通胀预期下行,以稳定企业融资环境和股市。而且从美联储和财政部关心美国就业情况胜过通胀情况的态度看,即使未来通胀真的出现较大上升,恐怕美联储也未必就会迅速提高利率、收紧银根,而很可能继续维持货币宽松,以协助就业改善。

综合以上讨论,由于短期实际通胀快速上升的机会不高,近期公布的中美通胀数据也都弱于预期,显示实际通胀压力有限,因此,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有较大的可能将尽力安抚市场,引导市场的通胀预期走向平稳,以稳定金融市场。

如果市场的通胀预期冷却,股市有较大的可能将摆脱压力,重回升轨。

25
二月
疫苗即将接种 经济有望转机

经过了一些反复,科兴疫苗首100万剂终于在上周五(2月19日)顺利抵港,预计首批辉瑞疫苗也将在月底前抵港,至此,香港对抗新冠疫情的主要手段'疫苗接种'开始具备,如果可以加快疫苗到货和接种的速度,香港的经济转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毋庸讳言,在采购疫苗和疫苗接种方面,除了各种实际问题外,香港社会还存在一些人为的阻碍或者拖延,损害了香港的整体利益。

目前香港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像内地和澳门一样,用较为坚决有力的手段控制疫情,困难很大。从去年至今,香港的疫情一波又一波,连续不断地出现,而且越演越烈,到最近的第四波疫情,感染人数持续多天居高不下,至今也仅是回落到较低水准,而且不明源头个案始终在感染个案中占有不低的比例,说明病毒已经扩散入社区,疫情随时可能出现反弹。

香港过去一年的抗疫成绩,坦白说无法令人满意,成效也远差于毗邻的内地及澳门,但不管原因何在,事实上证明了目前情况下的香港,如果没有一些根本性的改变,恐怕单靠防疫措施,已经难言可以控制疫情了。

靠自身的措施难以控制疫情,那剩下来的唯一出路,就只能依靠疫苗了。理论上,只有社会上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形成防疫屏障,让病毒传染的传播链中断,香港的疫情才会受控,各种限制人群聚集的防疫措施才可以放松和解除,香港才有望和内地通关恢复人员往来,香港备受打击的经济才可能好转。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快引进足够多的疫苗,尽快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才能尽快控制疫情,才有条件放松防疫措施、恢复经济,才符合香港整体的最大利益。反之,出于种种考虑,限制或者反对疫苗的尽快到港,不推动市民尽快接种疫苗,都是对香港整体利益不利的。

 

 

譬如有些专家以国产疫苗没有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刊登第三期临床资料为由,反对在香港批准使用科兴疫苗,表面看,他们似乎也有些道理,因为这是过去的惯常做法,而且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一般要经过同行专家评议,感觉上也更安全些。但是,这些专家首先忽视了无论是国产的国药还是科兴疫苗,都已经经过了三期临床测试并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准紧急使用,已经有多达千万级别的各行各业的民众接种了疫苗,并没有发现严重的负作用,这样清楚的事实难道不比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来得更重要和更有说服力?其次,同行专家的看法不一定绝对正确,本身就不应该完全依赖;第三,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疫苗之争,本身又有一些地缘政治的因素参杂其中,国外的医学杂志会不会在发表中国疫苗的三期临床资料方面有政治考量并不确定,因此更不应该将医学杂志是否发表这个因素看得太绝对。

另外,虽然打不打疫苗是个人的自由,但也要看到,不打疫苗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更高,除了个人的健康更容易受到威胁外,也更容易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对社会的整体疫情防控有害。因此,部分以种种借口抵制接种疫苗的声音,实际上都是把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放在了香港的整体利益之上,对香港不利。香港政府和社会应该积极鼓励市民接种疫苗,也应该尽可能给接种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满足他们对接种是否安全的合理关切。

按媒体披露的消息,以目前较为普遍的四种疫苗来论,国产的国药和科兴疫苗虽然有效保护率资料上略逊于辉瑞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但是安全性似乎更好,至今未发现有严重负作用,而且最新报导其对变异病毒防护同样有效;辉瑞疫苗的负作用相对较大,挪威的资料显示其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可能有严重负面影响,而且对变异病毒的防护是否有效也尚未明朗;阿斯利康疫苗的负作用同样较大,而且南非的研究发现该疫苗对变异病毒的保护作用有限,南非已经暂停接种该款疫苗。

综合而言,几种疫苗各有其优缺点,政府应该尽可能提供不同特点的疫苗,让民众在接种时根据个人的关注重点进行选择。

 

 

从到货情况看,科兴和辉瑞疫苗都可以在2月到货,而阿斯利康疫苗则要6月才开始到货,也就是说,短期香港接种只能靠科兴和辉瑞疫苗,要想令香港市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接种,香港很可能需要买多一种可以尽快到货、而且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经过验证的疫苗,林郑特首之前提请中央政府安排向香港供应国药疫苗,希望特区政府可以尽快落实,协助香港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经济。

如果香港政府可以安排足够多的疫苗在上半年到货并给市民接种,香港的疫情就有可能在上半年受控,目前困扰多个行业的防疫措施就可以放松甚至取消,香港的内部消费就可以恢复;如果香港政府可以与内地和其他国家商谈妥当,凭借疫苗接种证书可以通关免隔离,那么内外交流就可以逐步恢复,香港经济就有望出现根本性好转。冰封已久的旅游业,受疫情打击严重的零售、餐饮、房地产、澳门娱乐等行业都将重现生机,股市相关板块也将受益。

足够的疫苗尽快到货和能否让尽可能多的香港市民接种,决定了控制疫情的时间,也就决定了经济复苏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有足够的疫苗尽快到货,是决定香港经济能否尽快复苏的关键。

18
二月
牛头高昂的牛年

过了春节,就是牛年。牛年伊始看市场,已经颇有几分牛市模样。

经济上,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预测,2021年全球GDP增长为5.5%。其中,美国增长5.1%,欧元区增长4.2%,中国增长8.1%,印度增长11.5%。大体而言,2021年全球经济将出现强劲反弹。

新冠疫情方面,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正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全球其他有条件国家也正在快速跟进。从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来看,全球新增个案从一月上旬就开始从高峰逐步回落;疫情最严重的美国、英国,每日新增个案同样从1月上旬高位开始回落;其他疫情严重国家的每日新增个案回落时间虽有参差,但到现在大体都处于回落状态。预计随着接种疫苗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下半年基本控制疫情可能性很大。

中美可望合作多冲突少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的最新议息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和维持每月至少1200亿美元的买债规模。虽然疫情受控和经济恢复的速度可能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所影响,但最近有美联储局官员表示,美联储今年不大可能削减买债刺激计划。

中国经济已大致接近恢复正常,人民银行今年有较大可能收紧宽松货币政策,不过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因此可以肯定人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只会微调式收紧,不至于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综上所述,从经济、疫情和货币政策等几个大的方面看,2021年股市的基调不错,有较大可能表现理想。

对第一季度而言,几个有利因素都有助于港股在第一季度创出新高,开好牛头。

首先,美国总统拜登在农历新年前夕与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通话时间约2个小时,从媒体披露的谈话资讯看,通话内容大致符合我们对中美关系的预期。

简单来说,就是与特朗普时代相比,拜登时代的中美关系将更传统和正常一些,如果说特朗普时代的美中关系是九分斗争一分合作,那么拜登时代就可能是七分斗争三分合作或者六分斗争四分合作,合作的地方多些,冲突的地方少些,中美经济关系会从特朗普时代的低位略微反弹,对经济和股市有利。

港股或创新高

其次,美国规模达1.9万亿美元的救市方案预计很快通过,令短期经济展望乐观。中国的1月新增贷款创出新高,也说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较为有力。

第三,中国1月通胀指数出人意料地按年下跌0.3%,说明通胀压力不大。不过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从12月回落0.4%,改善至1月上涨0.3%,说明工业产品有涨价压力。美国1月通胀指数按年升1.4%,略低于预期的1.5%,美联储主席鲍威尔2月10日出席一个视像会议时表示,希望看到实质的通胀,但不认为通胀会大幅升温,或者可持续地上扬。

虽然市场中有些意见认为随着美国进一步大规模刺激经济,通胀将会升温,而大幅上升的通胀最后将导致货币政策被迫大幅收紧,对股市不利。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各国央行大规模放水支持经济已有颇长的时间,通胀一直不明显,主要是生产能力一直远超需求,对通胀有遏抑作用。现在继续放水会否带来较为严重的通胀仍然是个未知数,虽然长期而言,印钞过多会带来通胀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就短期而言,通胀的威胁并不严重。

所以,今年第一季度大致处于一种中美关系展望较前略有改善,全球经济强劲反弹、中美经济展望乐观,通胀仍然低迷、不至对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货币整体仍然宽松的较为理想状态,对股市有利,港股有望在各种有利因素支持下,再创今年新高。

11
二月
水淹世界下的几个投资推论

世界已经被印钞的洪水淹没。以地位接近全球央行的美联储为例,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大约稳定在不足1万亿美元的水准,金融海啸后经过几轮量化宽松,至2014年,其资产负债表已经膨胀到约4.5万亿美元的高位。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经过几年努力,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于2019年收缩到4万亿美元以下,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再次进入印钞模式,至2020年下半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达约7万亿美元,随着美国更多救助方案的推出,预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有机会在2021年底超过10万亿美元水准。

在美联储以外,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例如欧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中国央行等,虽然印钞的速度略有差别,但无一例外,2008年以后,其资产负债表全都是以倍数上升。

货币长期泛滥和产能长期过剩双结合

观察全球主要央行应对危机的模式,除中国外,基本上都是回避困难的结构性改革,而是选取较为容易的印钞应对。因此,我们可以从过往主要央行应对危机的行为模式得到一个大致的判断:

全球已经走上了靠印钞解决问题的单程路,基本没有可能回头。每一次危机都要靠印更多的钞票来应对,央行一旦抽紧银根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同样只能靠印钞解决,因此,抽紧银根让货币环境回到从前的正常状态已经不可能,货币的大方向只会越印越多,即使间中央行有些抽紧银根的动作,大概率也难以长期持续,无损印钞的方向。

所以,一个影响投资的长期因素就是:未来货币将长期泛滥。

中国逐步崛起后,带给世界的最大改变就是:为世界增加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中国以14亿人口的规模,海量的工程师和高素质劳动力,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的生产格局,令到全球的生产供应能力远超以往,除了极少数中国无法生产的产品,目前全球绝大部分产品的产能都处于过剩状态。

所以,另一个影响投资的长期因素就是:大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

货币长期泛滥和产能长期过剩两个因素双结合,造成了我们的第一个推论:资产市场的较高通胀和实体经济的较低通胀甚至某些时间的通缩将同时存在。

其原因就是,由于生产能力的强大,供应能力远超需求,导致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中供过于求的情况长期存在,对实体经济中的通胀起到了压抑作用。但是长期超发的货币又需要有一个出口和去处,既然实体经济中因为需求有限的原因货币无法大量流入,超发的货币只好流入资产市场,造成资产市场的较高通胀。

所以,不要对当今「央行大举印钞而通胀不明显」的神奇现象感到奇怪,因为多印的钞票大多流入了资产市场,而资产价格的上涨通常不被计入通胀统计。

优质资产备受追捧

第二个推论:资产市场的通胀又将分化为优质资产的较高通胀和普通资产的较低通胀。

生产能力的强大和货币的泛滥使得门槛较低的普通资产的形成较为容易,意味着这类普通资产的供应可以很快增加,在实体经济需求有限的情况下,这类普通资产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不易吸引资金追捧,导致普通资产的表现不佳。

相反,优质资产通常具备较高的门槛,具有技术、品牌、管理、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容易很快形成,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其市场地位较为稳固,盈利前景较为明朗,容易吸引资金追捧,其市场表现较佳。

对投资者而言,这个推论意味着要尽量投资具有稀缺性的优质资产,回避普通资产,才能争取较好的投资表现。

勿以过去估值否定优质资产价值

第三个推论:优质资产的超高估值有其合理性。

由于优质资产具备相当的稀缺性和较为确定的长期增长前景,在货币泛滥的情况下,将享有远高于一般资产的稀缺性和确定性溢价。

也就是说,货币泛滥带来长期的货币贬值压力,投资者必须持有资产以对冲这种压力,由于普通资产遍地都是,确定性不高,不是理想的持有对象,因此,投资者会倾向持有具备稀缺性和确定性的优质资产,并愿意为其稀缺性和确定性支付高昂溢价。

这个推论对投资者意味着,不应用过去的估值框架否定现在优质资产的高估值(因为过去的估值框架通常没有反映优质资产的稀缺性和确定性溢价),否则,就有可能跌入普通资产长期低迷形成的「价值陷阱」,导致错过优质资产的牛市。

第四个推论:不可逆的单向印钞会导致货币越来越多,政府债务无节制增长,最后不可持续。

为了恢复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一般而言只能:一、像企业一样,政府进行债务重组,削减债务,由债权人承担损失;二、货币大幅贬值,稀释债务,变相减轻债务负担。

由于货币贬值没有明确的受害者,阻力相对较小,因此,无节制印钞最可能的后果是在某个时点,持有人对货币失去信心,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资产变相升值。

印钞带来国家及社会等分化

第五个推论:印钞将带来从国家、社会、经济到股市的明显分化。

印钞带来的通胀或资产升值代价,承受代价者是全社会,特别是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广大社会基层;印钞带来的资产牛市,受益者是少部分能借到钱、有剩余资金用于投资、拥有资产的相对富裕阶层。所以,印钞将带来穷的更穷、富的更富的结果,加剧社会分化、制造更多的矛盾。

从国家、社会、经济到股市层面,印钞都是有益于强者、不利于弱者的游戏,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不能用以前把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同上同下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而是要将市场分成强和弱两部分,采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新逻辑。

4
二月

    美国股市GameStop(GME)散户起义、暴打机构,成为了近期金融市场热点。吃瓜群众自然热情围观这难得一见的奇景,过去只见过机构镰刀割散户韭菜,这次开个洋荤,见一次散户反割机构的韭菜;再就是被挟仓的对冲基金和其他一些机构惊慌失措,纷纷降低杠杆、平仓或减仓自保,影响所及,一定程度造成了股市下跌。

    简单来说,挟仓事件的起因,是美国一些对冲基金积极沽空美股一家名叫游戏驿站(GameStop)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以传统的卖游戏光碟为主,在云服务盛行的今天,游戏光碟业务自然没多少前景,公司业绩不好,沽空有其合理性。不过,问题是对冲基金沽空头寸有点偏大,据1月22日报道该公司被沽空的沽盘相当于流通盘的141%,也就是说,如果要交收的话,所有股东手头的流通股都借出去给卖家交收还不够,卖家还需要借上借,才能筹够交收所需的股份。理论上只要买家坚持要收货,而现有股东不借出手头流通股的话,卖家就会无货可交,毫无疑问将被挟空,只能被迫在市场扫货,自己挟死自己。

 

沽空规模过大惹祸

    于是,这个在GameStop上多空对垒的投资游戏,在沽空机构被散户抓住过度沽空的弱点后,散户一面积极买入一面在股票论坛上呼吁买入,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演越烈,最后,投资游戏就变成了一个与公司基本面无关、而是多空数筹码的赌博。沽空一方的对冲基金及其盟友,也从开始尚算合理的投资,变成了后来的为了不输钱或赢钱而不择手段。

    为了限制散户买入,我们看到有大型的散户投资平台,用种种借口阻挠和限制散户开仓买入GameStop等热门暴涨股,而散户积聚的论坛也曾被切断连线导致无法登陆,继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被限制发言、取消其言论自由,撕碎了美国言论自由的面纱后,美国号称自由市场、自由交易的市场自由面纱也被公然撕去。

    2020和2021年,是美国走下道德神坛的最重要日子。 2020年,特朗普宣称美国大选舞弊,不承认选举结果,有接近一半的选民支持他,暴露了美国现行选举民主制度重大缺陷;2021年,美国一贯标榜言论自由和市场自由也被自己的行为所否定。至此,美国高举的民主和自由两面旗帜,都被自己的行为弄成了笑话,充满了言行不一的荒诞色彩,对美国制度公信力和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造成了严重伤害。

 

错在资金泛滥

    在散户挟空事件中,值得关注是,事件内涵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经济利益之争,至少有一部分散户明显不是为了赢钱才参与逼空对冲基金的。他们知道GameStop可能值不了那么多钱,他们也知道他们最后可能会输、甚至会全输,但他们不在乎。因为生活让他们看不到希望,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上流的管道越来越窄,他们还不起教育贷款、找不到好工作、买不起房子,生活在社会的阴影里、无声无息、没人重视。对他们而言,能够干一件让社会记住、能够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愤怒、让自己快意的事情,比赢钱更重要,他们的口号YOLO(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其内涵有些类似中国人常说的「过把瘾就死」,对他们而言,输赢结果不重要,让那些华尔街大佬们疼、让他们狼狈才是目的。

    过去这些年轻人空有愤怒没有钱,没有能力在金融市场表达他们的愤怒。现在,2020年以来的疫情爆发,美国为了救市给每个人累计都发了几千美元,他们有了在金融市场表达愤怒的武器,于是钞票惹祸、股票市场也因此而动荡。

    抛开事件的表象,散户起义暴打机构与特朗普支持者攻占国会山一样,深层的根源都肇因于美国社会内部分裂。现行制度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对立双方的矛盾,于是矛盾以一种非常激烈的对抗形式爆发。拜登上台虽然大力呼吁团结,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利益严重分裂的情况下,指望靠呼吁就能令社会重新团结,无异于痴人说梦。实事求是地看,如果美国社会对立无法改善的话,未来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激烈对抗事件。

 

量化宽松加剧贫富悬殊

    短期而言,散户逼空事件可能带来几个启示:

    首先,散户从美国政府救市计划获得资金带来的附带效应,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以逼空事件为标志,美国散户在股市中的影响将会扩大,股市波动可能增大;

    其次,逼空事件可能提升对冲基金和其他类似机构的风险意识,让他们减小财务杠杆,回避过高的风险,短期对大市有负面影响;

    第三,散户资金力量不足以撼动美股整体的沽空格局,仅能对少数过度沽空的中小型个股有较大影响。当对冲基金降低杠杆,过度沽空的情况改善,市场面对的压力将下降,不至于引起大规模金融风险。

    长期而言,由于全世界都差不多走上了靠印钞解决问题的不归路,未来大概率资金泛滥将越来越严重。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全球靠印钞渡过了危机;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全球同样依靠印钞、放松货币政策来解决;可以预见,如果未来再发生新的经济危机,央行大概还是只能依靠印钞解决。

 

要追捧升值优质资产

    资金泛滥会引发资产泡沫,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散户逼空机构某种程度就反映了这种热钱乱窜带来的不稳定。但是,一旦货币政策收缩,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危机,央行又只能印更多的钞票来平复危机,于是,危机→印钞→经济好转→开始收紧银根→金融市场动荡→印更多钞,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回圈,令全球对印钞的依赖越来越深。

    与过去印钞带来通胀的经验不同,依靠全球丰富的生产能力,大量印钞到目前为止尚未引发严重通胀,未来印钞会带来何种结果也尚不确定,但有一个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就是印钞正在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动荡和分化,社会、经济和股市都在大致走向K型,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优质资产的牛市中,同时存在大量一般资产的熊市。因此,投资者只有拥抱向上走的优质资产,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投资成绩。

28
一月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在小说家塑造的武侠世界中,最高明的武功秘诀是「快」。大侠令狐冲从华山前辈风清扬处学得破尽天下武功的「独孤九剑」,差不多到了打尽天下无敌手的境界,遇上快如鬼魅的东方不败却一筹莫展。即使加上其他两大高手任我行和向问天,三人合斗东方不败,还是被东方不败打得灰头土脸。所以,不够「快」,武功再好也没用。

新中国1949年建国,从一个一穷二白、遍体战争创伤的基础上起步,至2017年,按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至2020年,预计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现行美元汇率计算,将达到美国GDP的75%。而历史上最接近美国的日本,在其巅峰时期1995年,GDP也仅接近美国GDP的70%。所以,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中国GDP已经超过美国;从现行汇率的角度看,中国GDP已经是历史上最接近美国的国家。

要理解新中国建国71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一个最简单直观的观察就是够「快」,几乎在​​所有方面,中国的发展都要比其他国家来得更快。

就拿我们日常耳熟能详的现象来讲:

中国的高铁建设是世界上最快的。中国的高速铁路从1999年下半年起步,至2020年底,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建成高铁总里程达3.79万公里,其中营运时速可达300公里的路线总里程超1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以上。武广高速铁路、高沪高速铁路及京津城际铁路​​达到每小时350公里的全球最快营运速度。

数字货币领先全球

对比美国,美国加州高铁项目2005年下半年通过,只比中国开建高速铁路晚了6年,但实际开工就已经拖到了2015年。最新的消息是,项目已经缩短到不足200公里,而通车时间预计推迟至2033年。也就是说,中国用20年建了3.79万公里高铁,美国加州预计用近30年时间建近200公里高铁,还不知道能否按时完成。

中国的网购开始于1999年,比美国的1994年开始的网购晚了5年。但至2014年,据统计中国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其中一种主流支付手段,领先全球。而世界其他国家,即使是发达经济体,仍然停留在日常以信用卡支付为主的阶段。

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已经进行了几轮大规模试点,目前领先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预计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具备一些可追溯、安全性、便利性、转移费用上的优势,对未来的金融格局将有深远影响。

各方面比别人快

2020年的新冠肺炎,武汉在1月爆发疫情,内地当局快速反应封城,并组织全国医疗力量驰援武汉,结果用大约2个月时间基本控制疫情,武汉也在4月初解封。反观美国,号称具有全球最强的医疗力量,却反应迟缓,令到疫情完全失控,至今(1月24日)已有近2500万人感染、近42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数字。

至于中国在武汉封城期间,用十多天的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更是其他国家难以想像的神话。

如果要举例,类似的例子多到举之不尽、可以一直举下去,这些无穷无尽的例子鲜明地证明了一点,就是中国的「快」或者说中国速度,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个领域、某个地方、或者某个特别的阶段,而是全方位、大面积、不分时间、地域的一种全面的「快」,不管从思想到行动都要比别人快。即使在过去较多人诟病的所谓「中国人不会创新」方面,华为的5G技术、量子计算等世界领先技术,也说明中国正在从学习、追赶到开始有些领域领先。

「快」,只是中国过去表现所呈现的客观现实,本身只能起到让别人「知其然」的作用,要想让人理解「其所以然」,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就必须说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快。

要想大致解释清楚中国为什么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快,就需要先问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他国家,例如美国,会比较「慢」。

简单回顾美国加州高铁进展缓慢的原因,可以看到主要有两条,首先是不同利益集团的阻挠;其次是征地引发的困难。

利益诉求相对简单

在任何国家搞项目,都面临不同利益集团和受影响个人因利益不同,导致对推进项目采取不同态度的问题。也同样面临项目占用土地,土地业主出于各种各样的利益考量,对项目或抗拒或阻挠的问题。差别只在于,反对力量的大小,以及政府能否克服阻力推动项目。

很明显,美国加州高铁遭遇的就是,项目阻力较大,政府推动困难,导致项目不断拖延、造价不断上升的问题。而中国高铁遇到的则是,项目阻力不大,政府推动得力,项目得以快速发展。

如果再追问为什么高铁在中国遭遇的利益集团阻力较小,以及征地面对的困难不大。原因就必须归功于新中国建立前后的一系列革命。新中国的革命广泛地打破和清除了旧中国绝大部分的利益集团,造成了新中国社会结构的相对简单。

在新中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有人的差别都不大,有一个广泛流传描述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词「大锅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状。虽然「大锅饭」这个词有一些讽刺,当时效率不高的含义,但无可否认,这个词同样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分别不大,社会当中没有多种多样的利益集团。所以,在中国搞项目,不是利益集团的阻力小,真正的原因是由于中国革命,导致社会中存在的利益集团少、力量也相当有限,难以形成对项目的较大阻力。

中国推进项目的另一个有利因素是征地相对容易,这个因素同样要归功于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前后的中国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集中了地权,将土地从私人地主手上收到了国家和集体手上。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征地需要面对诉求不同的大量不同业主,而在中国,主要面对的业主是国家和集体,利益诉求相对简单,容易协调。

创造更大成功

而美国面对疫情反应缓慢,始终无法有效控制疫情的原因,除了特朗普为了政绩,有意淡化疫情,认为疫情会自动消失等理由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多美国人的反智和偏执。

疫情蔓延接近一年、造成的美国死亡人数超过二战,可还有不少美国人拒绝佩戴最简单有效的防疫工具——口罩,他们无视客观现实、无视科学观念,顽固地认为口罩无用,戴口罩纯粹是政府编造的谎言。

戴口罩当然不是谎言,其对控制疫情的作用已被医学和广泛的实践证明。在中国,没有人会怀疑口罩和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号称科学昌明的美国,就是有大量的反智人群拒绝相信科学。这种对待科学的态度差异,明显地影响了两国控制疫情的快慢。在中国,疫情很快受控;在美国,疫情控制无望,只能等待疫苗。

对待口罩的态度差异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思维方法的差异。相当多美国人不愿意相信现实,否定科学结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表现出了一种极其偏颇、僵化的思维模式,必然造成对现实认识的偏差,得到错误的结论,造成悲剧的后果。

中国能够全国上下一心,迅速控制疫情,民众的理性、团结、相信科学,是抗疫成功的基本保障。中国人民能够普遍具备相信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首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中国推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自身持续不断的身体力行。

从与美国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到,中国能够发展得更快,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具备独特的制度优势,部分原因是因为民众具备更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些因素都不是偶然的、一次性的临时因素,而是相对稳固的长期因素,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相对美国和全世界,很可能将继续「快」下去,并创造更大的成功。

21
一月
港股短期内大调整机会微

1月20日,是美国新一届总统拜登上任的日子,与致力于破坏而忽视建设的特朗普相比,传统精英出身的拜登,已大致展现了他未来在经济方面的施政主线﹕

第一,拜登政府将加大财政开支的力度。拜登上周公布了一项价值1.9万亿美元(折合约14.73万亿港元)的大规模刺激计划,旨在挽救疫情下的美国经济。若国会通过,该计划将向美国家庭提供1万亿美元,包括向所有美国人直接发放1400美元。此外,计划中有4150亿美元用于抗击疫情,4400亿美元用于救助小企业。

根据目前的民主共和两党在国会的构成,由于民主党已经控制了参众两院,因此拜登的刺激经济计划大概率会顺利通过,为美国经济打下强心针。

第二,提高最低工资和加税。拜登呼吁设立15美元的最低工资,表示准备确保企业和高收入阶层支付他们「公平份额」来保证投资。他还承诺,提高对最富有家庭的税收,并部分扭转特朗普给予公司的减税政策。相比刺激经济计划,预计两党对加税政策的争议会更大,加税政策通过的时间和规模不确定性更高。

第三,投资基建和新能源。在竞选期间,拜登承诺将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来启动美国经济,并特别强调电动汽车充电站等环保类项目。大规模投资基建的资金来源一直是个问题,并不易解决。相对而言,鼓励发展新能源较易实施。

美国加大刺激经济利好股市

随着拜登政府上台时间的临近,自1月开始,美国10年期国债息率明显上升,说明市场已开始计入拜登加大经济刺激对美债市带来的潜在影响。

从对股市的影响看,加大刺激经济对短期企业盈利有正面影响,但其带来的利息趋于上升,又对股市或有负面影响。不过,在刺激经济刚开始实施的早期,由于通胀和资金供给的压力尚不明显,利率上涨的幅度有限,企业盈利的改善占主导地位,这时候股市和市场利率可以维持同步上升。

提高最低工资和加税都可能对企业盈利造成不利影响,对股市偏于负面影响。不过,考虑到加税政策可能争议较大,难很快通过,因此拜登上任的早期,股市面对的风险相对较小。

支持环保新能源方向的投资,无疑对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产业利好,考虑到中国在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已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因此业内技术领先的企业或受益。

内地2021年的宏观政策,从对股市的影响来看,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中央强调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也就是说,基本可排除政策大转弯,财政政策方面的投入会比较积极,货币政策或会收紧,但收紧的力度相当有限,且收紧的过程不会太急,料不会对股市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第二,「房住不炒」和「打破刚兑」,限制了民间投资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固定回报类的利息型产品,迫使民间投资主要流向资本市场。从2020年以来,内地权益类新基金的发行持续火爆,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增加超过3万亿元,说明大量资金已经、正在和将要流入股市,利好股市。

内地积极引民间资金入股市

第三,立足内回圈。国家将把发展经济的重点转向挖掘和刺激内需,对优秀民族品牌、进口替代、自主可控技术等有利。

第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核心还是要发展清洁能源,例如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电灯汽车等。

大致而言,内地宏观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大致正面,政府也在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股市,对股市有利。潜在的风险主要是如果美国利率大幅上升,或者当内地经济恢复较好、出现一定通胀压力时,货币政策收紧的速度过快,或令股市受遏。

不过,考虑到疫情影响,美国经济离完全复苏还有相当距离,内地经济也在恢复中,因此短期经济过热、通胀压力较大,迫使货币政策较快收缩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环境对股市上涨有利。

从中美两国的情况看,潜在的风险都来自于利率快速上涨,货币政策出现明显收缩,给股市造成压力。但根据前述分析,这种风险在短期发生的机会不大,也就是说,短期股市出现重大调整的风险有限。 

14
一月
美国总统的言论自由 没有了

最近几天全球的最热话题,非美国总统特朗普被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灭声莫属,在美国这个一向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里,总统竟然会被灭声,失去言论自由,这个重磅新闻的热度甚至盖过了令全球目瞪口呆的特朗普支持者攻占国会山。

根据Twitter公司自己的声明,Twitter封禁特朗普的理由是:「在仔细审查了特朗普Twitter帐号近期推文及相关内容,尤其是这些内容在Twitter线上线下的接收与解读反应后,由于存在进一步煽动暴力的风险,我们永久性地封禁该帐号。」

Twitter给出的封禁特朗普帐户的理由是特朗普言论存在煽动暴力风险,要是用同一个标准看香港的话,香港某些教授、律师、议员等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到处宣传的:「违法达义」、「暴力有时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留案底会令人生变得更精彩」等言论,不是比特朗普的言论更明目张胆鼓吹暴力吗?与特朗普相比,他们的地位更低,但是胆子更大,言论更过分。要是用这些人奉为榜样的美国标准来处理他们的言论,不是早就应该封禁吗?可是,在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他们现在都还在享受一国两制给予的言论自由,而同时,他们却又在控诉政府限制言论自由,其认知的荒谬,莫此为什。

特朗普支持者1月6日攻占国会山,其支持者的行为,看起来远比2019年攻入香港立法会的「黑暴勇武分子」平和,他们没有大规模打砸美国国会,也基本没有蒙面试图隐蔽身份,没有放火,目前所见的暴力仅限于打碎了几扇窗玻璃,还有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据报道被两三个黑衣人摔倒,并被抢走相机和打碎相机镜头。不过,美国员警对此的反应是开枪击毙了一个据说是前美军的女示威者,另有三位示威者和一位警员据说因各种原因死亡。

威胁美国的是内部彻底分裂

与香港政府和社会对攻入立法会的暴力行为看法混乱、打击轻微不同的是,美国各种政治力量几乎都众口一词地指责闯入国会的人是暴徒、叛乱分子、国内恐怖分子等。在这个攻占国会山的所谓「暴乱」发生后,华盛顿特区警察局长孔特称,将逮捕「每一个暴徒」。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盛顿警方已逮捕了超过80人,联邦机构已开始起诉这些参与暴乱的特朗普支持者。

有些人说,因为美国是民主国家,有选举授权,所以和香港情况不同,言下之意投票选举就是万能挡箭牌,只要有选举,就干什么都不应受到批评。可问题是,如果被称之为「威权」或「不民主」的体制反而较所谓的「民主」体制能够给予人民更多的权力和容忍,那所谓的「民主」体制不就是一个自诩优越的骗人玩意?实际上还不如「不民主」体制?被很多人顶礼膜拜的「民主」体制,其优越性又体现在哪里?

实际上在我们看来,总统的言论自由没有了、支持特朗普的民众攻入国会山,这些新闻虽然很轰动、抓人眼球,但都还是一些具体的表面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慢慢过去,并不会对美国造成致命伤害。

真正威胁到美国长治久安的,实际是产生这些表面现象的根源,也就是美国社会内部的彻底分裂,这才是美国难以处理的心腹大患。

未来双方对立或更严重

特朗普支持者攻占国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相信胜选的拜登一方采用欺诈手法偷走了属于特朗普的选举胜利,证据呢?他们据说也有一些,但基本都属于想像成分多于实际的阴谋论,无法拿来说服中立的民众和法院。既无法说服其他人,又不愿接受现在的选举结果,于是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就只剩闹事一条路,希望通过闹事强行改变他们不愿接受的结果。

支持特朗普的民众攻占国会山的疯狂行动,抛开表面上的混乱和暴力,其本质已经揭示了美国现行民主制度所蕴含的巨大失败危险。

从原则来看,美式选举民主体制能够行得通、维持一个社会的有效运行,有赖于让社会中的持份者通过选举达成共识,当选举无法达成共识时,还可以通过某种制度(例如司法)来强行统一社会共识,令社会免于分裂。有了共识,大家遵照执行,于是社会才能稳定有序运行。但是,如果有一方不接受投票的结果,而司法也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介入,类似美国现在这样;或者当对立双方矛盾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连司法的裁决双方或某一方都无法接受,社会的共识就无法形成,分裂和混乱就难以避免,所谓的美式民主体制也就运行不下去了。

所以,对立双方无法通过选举或者现行制度达成共识,是美式民主的灾难和死穴,处理不好,将动摇美国现行体制的根基,牵连甚大。

从美国此次的大选看,美国社会的分裂相当严重,支持特朗普和拜登的力量大致相当,双方的立场南辕北辙、差别极大。由于利益的对立非常严重,失败的一方已经不愿意接受选举制度的束缚,接受对方胜利的结果,这是造成特朗普的支持者攻占国会山的根本原因。而且更麻烦的是,对立双方完全看不到有互相妥协的愿望和迹象,未来的对立很可能更加严重。

东升西落现象或加快

从目前的情况看,特朗普不承认败选,指控对方腐败和操纵选举,不管说的是不是事实,客观效果都会激起社会广泛的对选举不信任,破坏美国体制的稳固。

很明显,经过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否定选举结果的大闹,美国选举制度的可信性和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已经大幅下降了,根据破窗效应理论,可信性和制度尊严的下降未来必定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对制度的不认同、不尊重,进一步加深制度的衰败。

特朗普对美国体制的攻击,暴露了美国现行体制已经无法有效整合各利益团体不同意见的真面目,随着体制威信的进一步下降,社会整合不同意见的能力也必然同步下降,社会的内耗必将大大增加,加速美国的衰落。

特朗普言论被封禁以及其支持者攻占国会山,可能标志着美国现行体制无法有效处置内部矛盾的新一页,预示着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未来将加速向中国转移,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东升西落现象可能加快。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杨玉川)

7
一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惊涛骇浪的2020年,那就是:以噩梦般的开局始,以完美的收官终。

2020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早,与常见的2月春节不同,2020年1月25日,春节就急急忙忙来到了。和急忙到来的春节前后脚来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的大规模扩散、1月23日10时开始的武汉封城,以及随后全国各地为防控疫情展开的限行、封锁措施。

1月26日(大年初二),国务院发出一号明电,通知各地:「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春节假期延长。

在绝大多数中国民众还没有从春节阖家团聚的欢乐气氛中缓过神来,凶险莫测的新冠疫情就以这样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突然在中国爆发了。

武汉封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病毒在全国和全世界的大范围快速传播,但武汉民众自身却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一时间,武汉的病毒感染人数以几何级数暴增,医疗系统很快就不堪负荷,形势万分危急。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举国体制迅速发挥作用,解放军和全国各省市的医疗系统第一时间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组织协调下奔赴武汉救援,建设者们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武汉的共产党员、基层组织和各地赶来的志愿者也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协助居民安排封城状态下的生活、分发物资、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在全国的有力支援和武汉民众付出巨大牺牲的英勇抗击下,武汉感染人数从3月中开始降至个位数,基本受控。武汉也于4月8日解除封锁,标志着历时76天的封城结束和中国抗击疫情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是,与中国的情况相反,当疫情2020年2月底3月开始在欧美蔓延时,欧美普遍轻视疫情的危害性,大多没有采取严厉的防控措施,就连最简单有效的戴口罩、限制人流聚集等措施,也有大量的欧美人士以限制自由、口罩无效等千奇百怪的理由予以反对,结果导致疫情失控,感染和死亡人数大量增加。

中国成去年唯一保持正增长主要经济体

为了转移抗疫无能带来的压力,与中国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2020年初一度对中国态度尚可的特朗普政府,制定了攻击中国、向中国甩锅的计划。他们通过把新冠称为「中国病毒」、污蔑中国散播病毒等,试图把疫情发生的责任推到中国的身上。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还限制中国媒体和记者、派航母到中国南海演习、否定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试图通过提升与台湾关系挑战一个中国底线、关闭中国领事馆、发表「新铁幕演说」试图围堵中国、限制中国公司、制裁中国官员等,搞了很多没有底线的小动作,给中国制造了很多压力。中国则采取相对冷静、有节制的斗争方式,对于原则问题,中国一步不退、对等反制;对于非原则问题,则保持了一定灵活性,令中美关系保持在斗而不破的程度。

美国在自身带头向中国施压之外,还积极鼓励各路人马向中国挑战。一方面,在南海鼓励台湾当局以小刀切香肠的模式,推动台湾当局往台独方向移动,给中国制造麻烦;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所谓的印太战略,鼓励印度向中国挑战,在中印边境地区越境滋事,造成了中印两国在边境的紧张对峙。中国对此的回应是,在台海方向,不承认台海中线,军机巡航台海日常化;在中印边境方向,领土问题半步不让,以军事对峙遏制印度的领土野心,迫使印度在中印边境投入大量部队,增加其后勤供应困难。

香港方面,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美英鼓励下掀起的黑暴,给香港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混乱和发展困难,中央在2020年6月底,通过在香港实施「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了用法律手段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敌对行为。国安法制定并实施后,反中乱港的核心分子退的退、逃的逃、被抓的被抓,喧嚣一时的黑暴活动,基本偃旗息鼓、风光不在,香港的社会秩序大为好转,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大湾区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考验后,2020年底,中国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中国确定成为了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11月15日,经历8年「长跑」,覆盖中国、东盟、韩国、日本和澳洲等15国,占据全球GDP总量约三分之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终于签了。紧接着在12月30日,这个2020年的倒数第二天,经历7年「长跑」,一直为美国及其他反华力量大力阻挠的「中欧投资协定」,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和欧盟领导人及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晤,共同宣布完成了投资协定的谈判。

美国推动的围堵中国战略破产

至此,除美国以外的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日韩以及欧盟,全都与中国签订了经贸合作协定,基本宣告了美国政府大力推动的围堵中国战略的破产。特别是美国的最重要盟友欧盟,不顾美国的反对与中国签订投资协定,标志着欧盟作为世界独立一极的兴起,以及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下降,影响深远。

从噩梦般的开始到最后的完美收官,中国能够克服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转危为机,最重要的就是靠着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如果单论物质条件,中国不如美国也不如欧洲,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相关机构2019年10月发表的报告《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美国和欧洲排名在「在流行病方面准备得最充分的国家」前列,中国被排在远远落后的第51名,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排名落后的中国在全球实际抗疫成绩名列前茅,而排名在前列的那些国家实际抗疫成绩全都一塌糊涂,美国更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倒数第一。

2020年中国克服严峻困难取得巨大成绩的事实说明,只有困境中的坚持和持续不断的奋斗才是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法宝,中国的古代经典《易传‧象传》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君子处世,应该像大自然那样,刚毅劲健,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只要中国坚持永不停息的奋斗,力求进步,就一定可以在未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