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4
一月
黑天鹅灰犀牛都在过去 港股2021年前景看好

一、黑天鹅

2020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鹅当属新冠疫情无疑。这个年初从武汉开始大爆发的疫情,其影响的深广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当初的想像。截至2020年12月27日,全球新冠感染人数超过8000万人,死亡人数约176万人,影响之大超过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球医疗水平最先进、据说对流行病发生准备最充分的美国,竟然以近1900万人感染,超过33万人死亡,稳稳排在了全球应对疫情榜的倒数第一。

新冠肺炎极高的传染率和死亡率,对防疫措施不够坚决的美国和欧洲都造成巨大冲击,为了控制疫情,封锁措施被迫不断上演,经济因而饱受摧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的预测,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收缩4.3%,欧元区将收缩8.3%,中国将以1.9%的增长成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拜登上台利好中美关系维持平稳

不过,好消息是美欧以及中国都有疫苗已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民众部分开始接种疫苗,按照现在的速度,预计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完成接种并形成抗疫屏障,美国和欧洲肆虐的疫情将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受控,估计2021年下半年开始,欧美经济将逐步恢复正常。

换句话说,新冠肺炎疫情这只最肥壮的黑天鹅,目前正在度过或接近其全球发展的顶点,民众接种疫苗后将增加所带来的阻断病毒传染链的效果,逐渐将在控制疫情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2021年第一季度接民众种疫苗达到一个较高的比例时,病毒传染力的拐点将会出现,肆虐欧美的疫情也将初步受控。

二、灰犀牛

扰攘几年的英国脱欧,终于在2020年12月24日圣诞前达成协议,避免了无序脱欧这只在视线中若隐若现的灰犀牛冲出来搞得天下大乱。

虽然脱欧谈判反反覆复拖拉了几年,市场已经一定程度准备了无法达成脱欧协议造成英国硬脱欧的可能性,但如果无序脱欧真的发生,必定会对经济、外汇、资金流动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对环球经济发展不利。

三、中美关系

美国大选基本尘埃落定,虽然特朗普仍在挣扎,但用处不大,拜登当选基本已成事实。

代表着将美国短期可见利益置于其他利益之上、主张强硬压制中国的极端派力量,将随着特朗普明年1月总统任期到期而退出白宫,代表美国传统路线的拜登将入主白宫。对中美关系而言,拜登上台有利于中美关系短期维持平稳。

由于拜登政府任用了大量奥巴马政府旧人,可以大致预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将有较多奥巴马政府的影子,相比较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预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直接与中国硬撞的程度将下降,将更注重政策的协调、全面以及和盟友的关系。虽然拜登未必会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施加的很多制裁政策,但继续升级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关系即使无法好转,大概率也不会变得更差。

港股明年迎牛市

四、宏观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是,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基本可以肯定宏观政策不会明显收紧,投资者毋须担心货币政策会出现大转向,影响股市走势。

美联储最近的议息声明显示,美联储仍预计维持低利率至2023年,在通胀重返正轨前不会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美国通胀重返正轨之前,不会提前加息。另外,他重申,如有必要,美联储可以扩大资产购买计划,以进一步支持经济,并强调美联储有能力购买更多或更长期债券,若疫苗效果不显著,美联储仍有可能加大宽松。若减少购债规模,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提前很久发出警告。

五、经济增长

根据IMF最近的预测,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2%,美国经济增长3.1%,欧元区经济增长5.2%。简而言之,2021年预计全球经济都将有较好的恢复,中国相对表现更好。另据中国海关资料,以美元计价,11月中国出口按年飙升21.1%,增速为2018年2月以来最快,远胜预期的增长12%,说明中国由于基本控制了疫情,在其他国家受疫情打击生产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其全球出口地位在加强,进一步支持中国经济加快恢复。

综上所述,2021年预计新冠疫情将在上半年大致受控,中美关系进入平稳期,中美的宽松政策都不会有大变,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中国增长尤为强劲,目前所见股市的几大影响因素都利好港股,有助于港股2021年走向牛市。

28
十二月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2021经济走势

2020年已经进入倒数,对中国而言,2020年经过了严酷的考验,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绩,是全球率先控制疫情并取得正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应该说,2020年中国取得的成绩超乎预期,在临近年尾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6日到18日在北京召开,为202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简单来说,202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八大重点任务对资本市场影响

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害是大力发展基础科研,掌握先进科技的基础理论制高点。由于基础研究一般都是纯理论研究,与产品、实用技术有一定距离,多数情况对资本市场没有直接影响。

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这里的要害是要补强产业链的薄弱位置,要通过科技攻关等方式,解决一些重要产业链中的卡脖子技术,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性,让那些试图阻碍中国发展的力量无法通过定点攻击中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来给中国经济制造麻烦。对资本市场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而言,危机并存,危的一面是美国及其部分盟友可能会试图通过制裁或者别的方式打击相关企业;机会是,国家会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旦技术上实现突破,中国市场的广大需求将给相关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坚持扩大内需,要害是挖掘有效需求,通过消费升级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中国有接近世界20%的人口,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在初步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对资本市场而言,进口替代、产品品质日益提高的民族品牌等,都是扩大内需的受益者。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要害是立足内循环,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吸引国际的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对资本市场而言,大量外资的涌入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

种子和耕地,事关中国的粮食安全,需要高度关注。不过,香港资本市场的相关企业有限,对资本市场影响不大。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方面与资本市场较为相关的主要是大型的互联网平台。由于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平台影响力和强大的资本力量,常常主导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容易造成垄断,因此强化反垄断一定程度对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些不明朗。

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重点可能是大力发展租赁市场,为市民提供租金合理的住房,对聚焦大城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过往以建房和销售为主的业务模式可能需要调整。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害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对相关行业有利。

从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程度较高,以及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向一致的角度看,光伏发电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在全球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202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强调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也就是说,基本可以排除政策大转弯,财政政策方面的投入还是会比较积极,货币政策有可能会收紧,但是收紧的力度将会相当有限,而且收紧的过程中还需要观察经济是否能够承受,不会太急。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中国经济2021年继续保持良好反弹势头基本可以确定,宏观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弱点也会逐步予以补强,经济发展前景正面。

内外形势对港股有利

外围方面,由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对中国的态度倾向于既合作又斗争,与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单向斗争不同,因此预计中美关系在特朗普离任后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缓和。虽然拜登未必会取消特朗普施行的一些针对中国的政策,但最低限度不会再将中美博弈升级,对中美关系保持平稳有利。

综合而言,短期港股的最大风险仍是特朗普不时推出的打击中国企业的政策,展望明年,中美关系有望相对平稳,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反弹,内外形势都对港股有利;不过,仍需关注中国或者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否有较快收紧,令市场出现动荡。

18
十二月
救经济须加快加大内地疫苗使用力度

香港经济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从年初至今,香港共计有四波疫情,除了第二波和第三波之间(4月下旬到6月上旬)一段时间疫情较为平稳、新增感染人数较低之外,其他时间疫情都是反覆发作,防疫措施松松紧紧,受影响的相关行业始终难以正常经营。

经过接近一年的疫情煎熬,很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如果说今年早些时候,虽然疫情影响同样严重,但企业还有些老本可吃,房地产业主也在早期给过一些租金优惠,政府也有一些救助企业和经济的财务支持等。企业虽然生意受较大打击,但靠着这些临时措施,大多还能勉强生存。不过,时间拖到现在,老本已经吃得七七八八,房地产业主由于各种原因,大多不愿再给予租金优惠,政府的主要资助计划已经到期,如果生意再无法恢复的话,很多企业的破产就迫在眉睫了。

 

香港经济严重困难

不巧的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受影响企业水深火热、指望靠年底的业务旺季能够让它们松一口气的时候,第四波疫情的爆发基本粉碎了他们的希望。由于政府防疫措施存在一些漏洞,加上气温下降有助于病毒传播,香港疫情从11月下旬开始进入了第四波高峰期,日新增感染人数多天超过100,无源头感染个案连续多天居高不下,政府被迫再度收紧防疫措施,餐厅6点后禁止堂食,游戏机中心、浴室、健身中心、游乐场所、公众娱乐场所、派对房间、美容院、夜店或夜总会、卡拉OK场所、麻将天九耍乐处所、按摩院、体育处所和泳池须停止营业。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日前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禁止晚市堂食后,业界生意大跌,现时业界整体生意大幅下跌70至90%,即使部分餐厅转做外卖生意,最多只可令生意回复约25%,而酒楼及婚宴场地等大型食肆,其生意额更跌至零。黄家和表示,疫情下已有约2300间食肆结业、数万名员工失业,担心年底前会再有约千间餐厅停业或结业,同时更会影响相关行业,包括供应商等。根据政府数据,餐饮业在10月份的失业率达14.8%,属各行业最高,他预料本月行业的失业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至15.5%,甚至16%,影响全行约20多万名从业员。

餐饮业只是受疫情打击行业的一个缩影,其他受打击严重的行业,例如旅行社、跨境交通、酒吧、美容健身、浴室、卡拉OK等,无一不是处在摇摇欲坠的边缘。像旅行社,疫情发生后基本是零业务,政府刚刚想推行本地游和与新加坡的旅游气泡,刚一起步就又被打断,如果没有政府的财务资助,相关行业大规模倒闭恐难避免。

俗话说,长贫难顾,如果叫政府长期支持个别行业,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没有生意,坐食山崩,行业恐怕无法生存。要有生意,前提条件就是要控制疫情。据统计,香港第三季度的GDP构成中,内部消费约占62%。如果单看零售,疫情前游客相关零售约占总零售的4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有足够的内部消费,香港经济就可以大致稳住阵脚、不至于暴跌;有足够的游客,香港零售就可以恢复活力。但要想有活跃的内部消费和足够的游客,首先要控制疫情。像现在这样,店铺开不了几天就要关门休息,无法正常经营,内部消费如何可以恢复?疫情不受控,无法取得内地信任,与内地无法通关,游客又从何而来?

客观来看,恢复内部消费和游客消费都依赖于控制疫情,但特区政府恰恰在控制疫情上成效有限。当然,如果与欧美等疫情严重爆发地区相比,香港的疫情控制可以算做得不错;但与周边的内地和澳门相比,香港的防疫就难免让人觉得效果不佳。

大致而言,与内地相比,香港的防疫措施失之于「迟」和「松」。 「迟」就是反应慢,譬如内地早就实行隔离酒店和对高风险地区来人专车接送隔离了,但香港直到最近才确定实行类似措施。 「松」就是执行防疫措施不严格,例如早期从高风险地区的回港人员,隔离的管理相当松散,高危人员可以随便出入市区也没人管,香港疫情的反覆爆发,相当程度与防疫措施的「迟」和「松」有关。

回顾香港疫情爆发接近一年的经历,事实上,根据香港政府的防疫表现,很难彻底控制疫情。更不必讳言,香港的抗疫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掺杂了明显的政治因素。譬如说,内地防疫的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全面检测,找出那些带病毒者,然后隔离消灭病毒。但是在香港,很多人出于政治立场的原因抗拒全面检测,最后导致中央花了很大精力和代价的协助香港全民检测计划执行效果不佳。所以,以香港政府目前的政治决心、能量和采取的防疫措施,以及社会上一些人出于政治原因的抗拒,香港能够完全控制疫情的机会不大。

 

控制疫情只能靠疫苗

既然过去的经验证明香港政府的抗疫措施成效有限,那么目前而言,唯一可以尽快控制疫情的手段就只有靠疫苗了。

日前林郑特首表示,本港采购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已与两间疫苗制造商达成预先采购协议,其中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inovac)将向本港供应750万剂以灭活技术生产的疫苗,首批100万剂疫苗最快下月送抵本港。复星医药、德国BioNTech和美国辉瑞药厂也会提供750万剂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首批100万剂预料最快明年首季到港。此外,政府快将与英国阿斯利康药厂达成协议,采购 750万剂该药厂与英国牛津大学共同研发的不可复制性病毒载体疫苗,最快明年下半年供港。

考虑到辉瑞的疫苗保存要求高,供应时间晚,特区政府应该把取得疫苗的重点放在内地疫苗上。根据媒体资料披露,目前内地国药的灭活疫苗,和内地科兴生物的灭活疫苗,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第三期临床测试,测试所在的地区如印尼、阿联酋等都已确认疫苗的效果不错并订购和注册相关疫苗。

从香港经济的角度看,晚一天控制疫情,经济就要承受多一天痛苦。因此,为了减少香港经济受到的伤害,特区政府必须早日获得尽量多的疫苗以完全控制疫情。从尽早供应的可能性和使用的难度看,特区政府不应该搞平均主义,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有可能更快和更大量为香港提供疫苗的内地身上。

按照特区政府的披露,目前其接种疫苗计划差不多涵盖了明年整年,也就是说,最快要到明年尾甚至后年才可能完全控制疫情。按这个计划,香港经济最少还要继续煎熬明年大半年、甚至一年,才会有转机,已经水深火热的经济还经得起这样的煎熬吗?

要想让经济早一些恢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争取内地可以尽早、尽大量地提供疫苗给香港,协助香港尽早控制疫情。

香港可能有一部分人由于政治原因,不信任内地疫苗,对于这些人,不必强求。他们愿意等,可以等到辉瑞或者阿斯利康的疫苗到港再考虑接种,只要内地有足够的疫苗供港,香港也有足够多的人接种,就有可能形成防疫屏障、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染风险,让疫情处于可控的状态。为了鼓励市民尽早接种疫苗,政府也可以考虑推出「安全码」之类的电子程式,让已接种疫苗的人有个电子安全标志,并对于有电子安全标记的人适当放宽防疫要求,以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经济。

总之,面对香港经济的严重困难,政府必须更积极一些,加快加大内地疫苗的使用力度,否则,恐怕难以扭转香港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势头。

10
十二月
对中美关系有重要影响的三句话

特朗普要走了,拜登要来了,已基本成为定局,虽然特朗普至今仍不接受败选。

特朗普和拜登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拜登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副总统,有长期的体制内工作履历,是一个美国传统的精英官僚,他准备任命的官员,有很强的奥巴马政府色彩,是一个传统套路的政府,执政风格相对可预测。而特朗普则是一个反传统的政治素人总统,靠着基层白人对于生活日益艰困的愤怒上台,没有什么政府工作经验,和传统的官僚精英格格不入,任用的官员相当多都有较为鲜明的偏激特点,执政风格以善变、不重视承诺、不尊重盟友、没有底线、重视短期有形利益、美国利益优先而著称。

现在相对可预测的拜登要来了,相对难以预测的特朗普要走了,一些人开始希望中美关系能回到过去大致友好相处的状态,不要再针锋相对,要多合作、少对立。中国的老话,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个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大国,为什么就一定要互斗,而不能合作互利呢?

这样的看法无疑是合乎逻辑的,也符合一般人的认知,但却不是从美国精英层的角度看问题。在美国精英层看来,中国增长得快,美国增长得慢,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合作互利表面看很好,但却无法改变中国发展快、美国发展慢的状态,如果允许中国一直比美国发展得快,那么美国第一的位置迟早要让给中国,而让出第一的位置是美国无论民主、共和两党,还是草根和精英暂时都无法接受的,因此,顺理成章,抑制中国发展,让中国的发展慢下来,而不是与中国合作共赢就成为了美国的主流共识。这一点,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不会改变。与特朗普相比,拜登可能改变的是抑制中国的手段,不再像特朗普那样横冲直撞、不讲究策略地直接打压,而更可能采用传统的、依靠组织盟友共同围堵、表面相对温和、实际围堵更严的策略。

对中国而言,对于打压手段不断变化、抑制中国原则始终不变的美国及其一些铁杆盟友,有三句话对于确立与美国相处的原则有一定参考意义。

 

 

第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坦然面对。

中国一直都是要和美国友好相处的,可是美国不愿意,非要打压中国,中国也只能坦然面对。美国及其一些铁杆盟友,要怎么做,要采取什么策略抑制中国,这方面,中国没有多少发言权。中国虽然不希望美国采取与中国敌对的策略,但中国说了不算,苦口婆心讲半天,美国也不一定听得进去。当然,中国的愿望还是要讲的,要让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不希望有纷争的,也是愿意与大家合作互利的,但讲完了,美国听不听得进,听得进多少,都不是中国关心得了的事情。

美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打压中国、与中国为敌,不是中国的错,中国人民求发展没有错,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中国发展的权利。不管美国是什么态度,愿意还是不愿意合作,中国的日子都得继续过下去,中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美国对中国采取某种策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管不了美国的事情,美国也同样管不了中国的事情,中国没有必要为了美国的这个意见那个意见、高兴或不高兴,而改变自己的发展步伐。

譬如说,最近中国的青年画家乌合麒麟画了两幅有关澳洲特种部队杀害无辜阿富汗平民的电脑画,经发酵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澳洲、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纷纷站队指责中国,中国有必要顾忌他们的态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有道理,为什么要顾忌别人的态度而沉默?再比如,港区国安法实施后,一些之前跳得很高的反中乱港分子逐步受到了法律制裁,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又纷纷站队声援那些乱港分子,妄图给中国和香港特区施加压力,对于这些包藏祸心的意见,同样应该不予理睬,中国土地上的事情,只能也只应该由中国人民做主。

 

 

第二句,“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这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53年讲的,背景是经过了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武器装备远处劣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线从入朝时的鸭绿江边,推回到了三八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平心而论,新中国是不愿意与美国发生冲突的,1950年,刚刚从战争废墟中诞生的新中国只有1岁,正在修生养息,医治战争创伤。与强大的美国相比,新中国就像个婴儿,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稍复杂一些的武器装备基本都不能制造,面对美国的飞机、军舰、坦克、大炮,志愿军只有可怜的轻武器,而且主要来自缴获日军和国民党军的万国造,所以,新中国是真的不想与美国发生武装冲突,因为物质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不愿意就能避免冲突吗?显然不行。新中国几次三番明示暗示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越过三八线攻击北朝鲜,否则中国将要出手干预,但是美国置若罔闻,完全不将中国利益放在眼里,就是要把战线压到鸭绿江边,逼着新中国派遣志愿军入朝。

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中国并不愿意与美国发生冲突、打各种'战',但是如果美国不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非要突破中国的底线,把中国的和平善意当成软弱可欺,那中国同样只有迎战一条路。不管美国打的什么‘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第三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这是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的要点。中国是个大国,人口约占世界的18%,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2020年可能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这些因素决定了,外力很难对中国构成根本性影响,决定中国成败的只能是中国自己。

当前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财富和权力正由西向东转移,原有的世界秩序正在动摇,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面对复杂局面,中国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自身的稳定和发展,不要让外界的混乱和噪音引发自身的混乱、打断自身的发展。只要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国家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轨道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有了保障。

观察美国此次总统大选可以看到,目前美国内部的分裂相当严重,抗疫不利导致美国超过28万人死亡(截至12月6日资料)的特朗普总统仍有接近一半的选民支持,说明特朗普白人优先的种族主义倾向有相当强大的群众基础。由于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与支持拜登的选民立场差异极大,在大量的问题上都缺乏共识,很难相信他们可以抛弃分歧团结在新总统拜登的旗下共同发展,加上特朗普一直坚称拜登阵营靠舞弊偷走了选举胜利,因此更大的可能是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与支持拜登的选民继续对立,令美国的发展举步维艰。

事实上,最近美国制裁中国企业、试图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限制中共党员及其家属的签证措施等,一方面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有些荒唐(看不到限制中共党员及其家属签证的意义何在);另一方面,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两党在重大政策议题上缺乏共识、无法推进,因此只好选择相对争议较少的压制中国议题下手,实际上反映出美国政府治理国家能力的衰退。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事情找上门来,不逃避不害怕,不存幻想、坚决迎战,只有这样,才能减小可能受到的损失,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3
十二月
「清零」只属口号 经济好转望天打卦

特首在施政报告中针对新冠疫情,首次提出本港或会再次推行大规模的社区检测,务求达至「清零」目标,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复两地人员往来。消息一出,社会普遍感觉振奋。对比内地和澳门已经基本控制了疫情的事实,香港疫情不断反复、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现状,实在不能令人满意。随着政府的第二期保就业计画到期,受疫情打击的重灾区,如旅游、零售、餐饮等,如果继续现在基本没有游客的样子,恐怕大量倒闭就难以避免。

要想这些受打击严重的企业可以勉强维持不倒闭,政府或者要继续给予一定资助,或者就要想办法控制疫情,令香港和内地可以尽快通关,解决没有游客、没有生意的难题。

施政报告提出的「清零」目标,原本带给社会一些可以早日与内地通关的希望,不过林郑特首在之后的记者会上却又给这个希望浇了一瓢冷水,她表示,推行全民强制检测不能保证达到2019冠状病毒病个案「清零」的目标,那只是口号式的建议,实际推行会出现问题。

看起来林郑特首口里的大规模社区检测,主要是指有需要时会在爆发地点进行大规模强制检测,而不是对全部香港居民进行强制检测。按她的解释,上次进行普及社区检测计画动员大量人手,两星期内为逾170万人检测。即使效率增加一倍,为全港700万人进行检测也需要四星期。其间香港市民、企业、金融服务业能否忍受与世隔绝的生活成疑问,即使愿意接受,但香港不似内地实行社区管理系统,日常生活供给会是另一问题。针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香港应做全民检测,林郑特首进一步明确表示,这不可行,香港没有大陆的体制优势,认为大陆民众相对服从。

虽然同样实行一国两制的澳门可以做到「清零」,但从林郑特首的回应来看,香港推行强制性全民检测的可能性很小,隐藏在社区内的感染者难以被全部发现,「清零」也就基本不可能。

既然「清零」基本不可能,以「清零」为前提的通关也就事实上不大可能,因为大陆不会愿意承担从香港输入疫情的风险,于是不同程度依赖游客为生的旅游、零售、餐饮等行业也就难以好转。旅游、零售是香港其中一个支柱性行业,这个行业陷入严重困难,即使金融行业表现尚好,进出口受内地带动也有一定恢复,整体香港经济仍将陷入严重衰退。

 

 

香港「清零」可能要等疫苗上市

从乐观一些的角度看,香港疫情「清零」可能要靠疫苗上市才能实现。据报导,内地进展最快的国药开发的疫苗已经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正式上市,最快可能今年底投入使用,即使初期疫苗供应有限,香港未必能获得分配,预计最迟在明年第二季香港也有机会得到一定疫苗供应,也就是说,疫情在明年下半年受控的机会较大。

从疫情受控以及与内地恢复通关的可能时间表看,除非香港能尽快获得足够疫苗,否则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最快恐怕也要等到明年第二季度,甚至可能等到明年下半年。也就是说,旅游、零售、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好转,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今年底和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才是这些行业最困难的日子。

美国和欧洲的疫情数字仍维持在相当高水准,不过到目前为止,金融市场对疫情快速反弹的态势反应不大,股市仍大致维持在相对高位震荡。

 

 

中东地缘风险升温

金融市场的另一个潜在风险因素是,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克里扎德11月27日遇刺身亡,遇刺事件发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以东一个城镇,法克里扎德乘坐的车辆遭到袭击,有目击者称听到巨响和枪声。报导指他和多名保镖受伤送院,惟法克里扎德其后证实不治。事件发生后,伊朗外长扎里夫称事件显示与以色列有关。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扬言会向行凶者及幕后黑手采取报复行动,总统鲁哈尼也指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应。

事件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承认责任,也没有证据显示与以色列或美国有关,但伊朗很明显将暗杀归咎于以色列和美国,如果伊朗向以色列和美国展开报复行动,有可能引发中东大乱。

不过,由于相对更敌视伊朗支持以色列的特朗普总统的任期将于明年一月届满,继承奥巴马路线对伊朗相对更温和的拜登即将成为美国总统,伊朗也有较大的可能静观其变,暂时不采取大规模报复行动,而是等待拜登上台,和美国缓和关系,减轻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压力。

综合而言,香港经济乃至美国和欧洲经济都有较大的机会受疫情影响再度受压,目前来看疫情扩大对金融市场影响不太大,伊朗的首席核科学家被暗杀,虽然有机会触发中东乱局,但伊朗从大局考虑有较大的机会选择口头谴责为主,因此,风险因素虽有但不算严重,金融市场可能出现调整但未必会有重大调整。

26
十一月
疫情反弹势头迅猛 短期港股有机调整

随着天气渐渐入冬,气温下降,病毒的感染能力明显提高。最近,美国的日新增感染人数迭创新高,直逼20万大关,截至11月22日,美国累计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万,死亡人数已超过25万;欧洲方面,在多国相继采取封锁措施后,法国、西班牙日新增感染人数已较高峰出现明显回落,英国、德国也出现回落势头,义大利还在高位附近徘徊,看起来,欧洲的疫情感染高峰可能已经受控;亚洲方面,原本疫情控制情况较好的日本、南韩最近感染人数快速反弹,已创出近期新高,香港的情况也相当恶劣,之前本地新增感染人数一直维持在低个位数,但从20日开始情况似有失控迹象,20日新增感染个案为26例,21日增至43例,22日增至68例,增长速度很快。内地疫情也出现反弹,近日内蒙古、上海、天津等地均有低个位数病例出现,说明疫情在冬季扩散的能力明显增强。

总体来看,目前欧洲方面疫情出现一些缓和,美国方面情况仍在恶化,亚洲日韩等地疫情快速反弹,考验政府的抗疫能力,中国大陆则刚出现反弹苗头,需要高度警惕,香港本地疫情有失控可能,需要政府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抗疫水准。

 

 

从对经济的影响看,美国方面虽然不会进行全国性封锁,特朗普政府也反对用封锁的办法抗击疫情,但部分情况严重的州可能将自行收紧抗疫措施,例如纽约由于感染人数反弹,已经停止了面授课,因此,短期疫情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机会将呈现加速态势,虽然乐观一些看,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美国有可能有疫苗可以进入市场,部分人可以接种疫苗,令疫情逐渐受控,但从当前的疫情发展来看,美国在情况好转之前,大概率先要变得更坏。

中国大陆疫情虽然也出现反弹迹象,不过根据过去发生小规模疫情扩散时,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强大管理和反应能力来看,中国内地的疫情预计将很快受控,不至于对经济造成大的困扰。

香港受制于各种政治力量对抗疫措施看法不一,政府又缺乏足够的政治决心和能量推行一些较有争议的抗疫手段,导致社会始终无法彻底控制疫情,现在疫情明显出现快速反弹,如果政府不能采取断然措施,有较大的可能疫情仍难以完全受控,香港短期与内地通关无望,香港经济也难有大的起色。

我们之前一直预判特朗普对选举结果的否认和抵抗只会是茶杯里的风波,掀不起大浪。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特朗普对大选腐败和被操纵的指控,已经伤及美国民主制度的可信性。如果特朗普的指控成立,就意味着美国的大选本质上是可以被各种非法手段操控的,其结果也是不可信的,这样一来选举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必然导致现行选举制度的崩溃。

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特朗普对大选腐败和被操纵的指控,其进攻的方向就不是或不仅是民主党,而主要是美国现行的民主选举制度,其伤害的对象是包括民主和共和两党的整个建制派,因为两党都依赖现行选举制度为生,如果现行制度崩溃,两党都将损失重大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共和党里面的建制主流,也不可能支持特朗普对整个选举制度的攻击,据传媒报导,特朗普的团队希望在共和党控制州议会的州份,由州议会指定支持特朗普的选举人来逆转战局。但包括宾夕法尼亚、密西根、亚利桑那、佐治亚在内的多个关键州议会中的共和党领袖表示,他们没办法任意指定选举人。也就是说,在特朗普和制度之间,这些共和党的领袖选择了制度,而不是特朗普。

即使未来特朗普还会试图采取各种手段来逆转大选结果,但我们估计,其效果将很有限,特朗普很有可能将随着12月14日的选举人投票结果而被迫接受败选。

综合而言,现在美国大选虽然仍有一些不明朗,但带给市场的风险已经不大,无需过于担心;需要小心的是,疫情扩散可能对短期的经济前景有不利影响,考虑到美股的累计升幅较大,不排除美股有调整的可能,对港股造成拖累。

 

 

另外,最近内地一些国企信用债出现违约现象,对市场情绪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不过国家金融委在11月21日的第四十三次会议上,再次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预计信用债违约对投资者信心仅会有局部影响,市场整体风险仍然可控。

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疫苗有可能在年底或者明年初投入使用,对股市长期走好有利;但港股短期调整的风险有所上升,主流资金可能流向一些估值合理、增长前景明朗的公司以回避风险。

19
十一月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你东西南北风

11月15日,经历8年“长跑”,覆盖中国、东盟、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15国,占据全球GDP总量约三分之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签了。

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协定,虽然经历了印度中途退出等波折,终于在参与国的坚持和努力下,成功签署了。协定以工业产品为主,整体的关税废除率达91%。除各国允许的部分保留专案外,关税废除率达整体项目9成以上,逼近「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水准。只是,在特朗普政府到处退群的影响之下,曾经如日中天、奥巴马政府为了围堵中国苦心孤诣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缩水成了日本主导的CPTPP,如今的影响力已经远逊中国参与的RECP,奥巴马围堵中国的美梦在特朗普的破坏下,成为泡影。

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可以视作中国突破美国发起的贸易围堵的胜利,奥巴马政府想用TPP限制中国,特朗普政府想用贸易战直接打垮中国,他们都没有成功。 TPP之前与RCEP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提出,可以视为中美各自的一套地区经济发展蓝图。现在的结果是,特朗普中止了TPP,TPP被迫缩水成了CPTPP,而RCEP却已经签订,美国的计画失败了,中国的计画成功了。即使拜登上台,美国再想重启TPP也已经时过境迁。首先,美国要再推TPP,基本不可能直接答应CPTPP的条款,因为其商讨并没有考虑过美国的利益,必须重新谈判,耗时日久;其次,对于RECP的参加国来说,有了RECP ,再参加TPP的吸引力和急迫性都将大打折扣。美国试图利用TPP为基础,压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已错失了最重要时机,基本不大可能会成功。

RCEP大约涵盖了世界人口、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固的腹地,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而言,RCEP将成为重要的基础,为中国制定贸易规则争取主动权。

RECP成功签署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定的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即使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挫折,不折腾、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要坚持和努力,总有取得成功的一天。

 

 

近期另一件影响全球的大事,就是美国的大选乱局,有可能快要落幕了。上周五(11月13日),一直指控民主党大选舞弊,不承认失败的特朗普总统,首次改变了说法,他在白宫记者会表示,没有人知道未来将由哪个政府执政,称「时间会说明一切」。有关言论被美国传媒视为特朗普或在暗示自知连任无望。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最恶劣的一种情况就是特朗普不承认失败,发动铁杆支持者闹事,引发美国大规模骚乱甚至内战,造成市场动荡。现在他的态度软化,虽然没有明确承认失败,但暗示了失败的可能,说明特朗普已不大可能铁心鼓动铁杆支持者大规模闹事反抗对他不利的选举结果,即使他还会拖延、玩一些花招或者采取一些法律抵抗手段,但只要行动局限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对市场就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疫情失控越演越烈,最近几天的感染人数屡创新高,徘徊在15万之上,截至香港时间11月15日,累计感染人数已接近1100万,死亡人数接近25万。虽然特朗普政府基本不可能再度全面暂停经济,但疫情严重的州有可能采取一些疏离措施以控制疫情,对经济恢复不利。

另外欧洲方面由于疫情快速反弹,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实施部分封城措施,不过从目前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市场似乎已经对疫情在冬季大规模反弹有一定心理准备,目前投资者心态较为平稳,金融市场表现仍然较为强势。

 

 

从港股的基本面来看,本地经济短期难有起色,失业率可能进一步恶化,旅游、零售、建造、餐饮属于重灾区,但由于本地经济在港股比重越来越小,对股市的影响不大。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欧美疫情再次扩大令经济恢复有一定困难,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升温,进一步支援中国经济增长。美国大选的混乱状况有机会快将结束,市场面对的不确定性下降。整体而言,基本面对港股较为有利。

风险方面,特朗普政府在任期的最后,虽然有可能展现最后的疯狂、进一步挑战中国底线,例如美国国务卿蓬配奥最近声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由于特朗普自顾不暇,其政府已经处于看守政府状态,未必有能力推动针对中国的大型敌对行动,因此,这些所谓的敌对行动可能大多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姿态,未必有多大实际影响。

近十年来,美国从奥巴马的拉盟友围堵中国到特朗普的直接打压中国,策略不断变化、目的始终如一,就是限制中国发展,把中国的发展压制到美国的掌控之下,但到目前为止,结果基本表明,美国的打压效果有限,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难以阻挡。事实证明,部分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缺乏信心是没有根据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得起考验。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短期风险不大,对港股走强有利,但也要密切关注美国权力交接、疫情发展等方面会否出现意外,对股市造成冲击。

12
十一月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 港股前景趋于明朗

11月8日,拜登宣布胜出美国总统大选,多国领导人向他表示祝贺。尽管现任特朗普总统仍在发动法律诉讼试图挽回败局,不过看来希望渺茫。

终于,全世界都可以松一口气,这场丑陋的美国总统选举泥浆摔跤总算走到了尽头。面对大选中的各种抹黑、谎言、污蔑、阴谋、对立等互相敌对的行为,新当选总统拜登在胜选发言中说:没有红色或蓝色的州,只有团结一致的美国。

虽然每个当选的总统都希望当选后社会团结,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国家,但是,美好的愿望常常不等于现实,以美国社会当前的分裂之巨、对立之严重,修补撕裂、团结社会恐怕很可能只是拜登的一厢情愿,持续的对立和斗争可能才是未来美国社会的常态和主流。

新冠疫情今年初在美国爆发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政府反应迟钝、处置缓慢、防疫措施拖泥带水,造成了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广泛传播,截至11月8日,美国病毒感染人数已接近1000万,死亡人数接近24万,11月7日单日感染人数创约12.7万人新高,超过中国疫情发生以来的全部感染人数。

新冠疫情的失控造成了美国社会大量的人命和财产损失,激起了全社会的强烈愤怒,也对原本处于有利竞选位置的特朗普总统的竞选工程造成致命打击。为了转移社会焦点,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试图通过抹黑中国转移视线;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抹黑、散布竞选对手拜登黑材料的方法打击对手。当特朗普竞选形势不利时,他一方面攻击对手大选作弊;另一方面试图用法律诉讼的办法扭转局面,整个大选中完全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君子之争,看到的只是毫无底线、为求胜利无所不用其极的丑陋对决。

 

 

这场丑陋对决带给美国的伤害是巨大的:

首先,特朗普对美国大选作弊的攻击动摇了世人对美式民主的信心。过去,美国一向以全球民主教师爷自居,到处输出美式民主,宣称美式民主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现在,美国一场混乱的大选证明,即使是在美国,选举照样可以是混乱和丑陋的,一点不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高明,选举过程中充满了阴谋和恶意攻击,后续影响可能带来社会的进一步对立和分裂,制度的弱点暴露无遗。

其次,特朗普的言行里,有鲜明的反科学、反智色彩,他排斥医学专家,无视病毒的传染性,轻视隔离和戴口罩等行之有效的抗疫手段,一定程度造成了美国疫情广泛传播;相对而言,民主党新当选总统拜登更尊重科学,愿意聆听专家意见,更重视防疫措施。但事实上,在此次选举中,二人都有庞大的支持者群体,拜登以约7500万票的历史新高成为美国下届总统,而特朗普同样以约7100万票成为历来得票最多的落选总统。拜登和特朗普完全对立的抗疫立场却能获得几乎同等的支持,说明美国社会的分裂已经难以调和,南辕北辙的双方已经缺乏妥协的基础,未来的团结将会非常艰难;

第三,即使在疫情已经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面前,排斥医学专家、轻视防疫的特朗普仍然获得了美国接近一半选民的支持,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就是美国社会存在庞大的反科学、反智的人群,对这些人来说,一些类似迷信的理念,例如戴口罩是懦夫行为、会妨碍个人自由等,明显高于对科学、对理性的信仰。试问,在当下这样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相信迷信而不是科学,社会如何可以发展?

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粗浅结论:

一、美国社会的现行制度与美国社会的现状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如果对立双方的矛盾继续激化,美国下次大选的混乱程度可能还会加剧,甚至有引发内战的危险;
二、美国社会内部的对立已经极其严重,基本失去了妥协基础,双方立场南辕北辙,未来矛盾缓和相当困难,更大的可能是进一步恶化;
三、美国社会反智、反科学的基础庞大,他们会破坏或者阻挠美国的科学进步,造成美国社会的内耗、分裂和逐渐落后。
那个曾经胸怀宽广、勇于进取、尊重科学的美国可能已经成为过去,按照现在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内耗、分裂将越演越烈,衰落难以避免。

拜登出任总统后,由于民主共和两党的尖锐对立,可以预见,除了在两党有共识的方面,例如遏制中国等,拜登政府会原则延续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外。在其他没有或者共识不大的方面,拜登都很可能改变特朗普的政策方向,就对股市的影响而言,拜登政府可能会采取下面一些政策:

一、中美贸易战不会再升级,拜登政府甚至可能减免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关税;
二、美国不会再减税,但由于民主党可能无法控制参议院,而共和党不会同意加税,因此如果民主党不能一统众议院和参议院,加税的可能性也不大;
三、美国大概率将推出新一轮刺激经济计画,但由于共和党阻挠,规模可能会较民主党原来建议的版本缩水;
四、增加开支又无法加税,政府赤字扩大,需要美联储增加放水支持,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美元可能偏软,资金外流。
总结起来就是,拜登上任后,美国虽然遏制中国的大方向不变,但具体手法可能改变,将更多的恢复奥巴马时的传统做法。表面上中美矛盾会出现一些缓和,贸易上的冲突会减少;由于美国经济难以摆脱疫情影响好转,政府的刺激力度可能会增强,货币宽松导致资金外流,对中港股市有利。

 

 

宏观而言,美国大选的最大风险是拜登胜选而特朗普不接受,支持特朗普的激进分子闹事导致美国内乱。但现在来看,由于共和党主流不支持特朗普关于大选舞弊的指控,特朗普的反击大概率只能依靠法律诉讼或者直接诉诸激进势力闹事,基于社会整体对激进势力闹事已有所警惕,激进势力未必有能力制造社会大乱,而如果仅依靠法律诉讼,则对社会整体影响不大,因此大致而言,目前美国选举中最令人担忧的社会大乱风险可能已经过去。

对中港股市来说,中国经济正在加速恢复,中美贸易冲突有望缓和,美国出现大规模内乱机会不大,内外环境都对中港股市有利,中港股市后市看好。

5
十一月
香港的三种定位和后果

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表,涉及港澳仅一句话“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与四中全会公告中涉及港澳台的内容有一个部分,内容自然是减少了,当然也有一种说,内容减少是因为四中全会的公告中有涉及国家安全的部分,而现在港区国安法已经建立,无需再讨论国家安全了,因此内容就相应有所减少。

在中共中央财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对五中全会公告的解读中,他肯定了香港的优势指出,,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基础,独特的优势。并进一步指,在“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将进一步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品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内部地貌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港澳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

其中,“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品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是对香港的要求或给香港的任务,“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内部土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港澳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则主要是对香港的支持,更多的是惠港政策规模。

所以,抛开惠港的部分,相对而言,对香港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可以高品质完成中央对香港的要求或交给香港的任务。

但是在我们看来,要想高品质完成中央对香港的要求,首先要解决的其实不是具体如何才能做到的问题,而是要搞准香港在中西方之间的定位,这个定位解决不好,完成任务恐怕就无从说起起了。

在中美当前以及未来相对长距离对抗大于合作的背景下,香港在中美以及更广阔一些的中西之间如何定位关系到香港的前途,必须认识清楚,否则香港社会必定陷于内耗之中,逐渐衰落。

大致而言,在中美或者中西之间,香港可以有以下定位,分别对应不同的前途。

 


第一种,跟着美国或者西方走,做他们的烂头卒,反中乱港。
必须承认,香港存在过多持守这种思想的人,他们受西方长期对中国抹黑,恶意攻击的影响,简单认为西方民主,中国专制,西方文明,中国落后,所以要唯西方马首是瞻。中国不好,那中国自然就是不好的,要保护香港,就要拒绝与大陆的交往,合作。因为香港已经回归了中国,中央政府对特区政府有领导权,所以特区政府就是港共政权,去年下半年爆发的,以反修例为借口的黑暴浪潮,表面上虽然是反对修例,实际上到最后,反对派提出的诉求核心却是试图推翻人大的831决定,通过所谓的'双普选'夺取香港政权。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破坏社会的安宁和秩序,打砸抢烧,市民有不同意见就可能被'私了'殴打,交通设施,道路等被大规模破坏,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可以发展经济?

和美国绑定,成为他们的过河卒子,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破坏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怎么可能会接受,又怎么可能会允许?

所以,做敌对势力卒子这条路,首先会破坏特区和其他市民的利益,其次必定不会为中国政府所容忍,只能落得破坏,被打击,再破坏,再被打击,走向灭亡的结果。

对香港而言,这是一条死路,除了把香港变成战场,损坏全香港市民的利益之外,看不到任何希望。

 

 

第二种,在中美或者中西之间,骑墙,左右逢源。

这种思想同样在香港广泛存在,历史上,作为中西交汇之地,西方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香港长期依靠游走在中西之间获利。但是现在,在中美对立日益严重,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全面打压的时候,这样的骑墙空间是否存在也大成问题。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美国已经终止了对香港的特殊情况,也对一些香港的主要官员进行了制裁,并要求香港生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从9月25日起产地必须标示为'中国制造',由此,无论香港如何想与美国紧密合作,美国的态度已经变了,美国现在已经将香港视为与内地其他地方无多大相对的一个地区,不再给香港左右逢源的空间。

所以,这条路在过去中美关系过度缓和和双方相互合作的时候,中美能够给予香港一定活动空间,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中美关系严重恶化,美国试图全面围堵中国的现在,实际上已经不可行,即使中国仍愿意给予香港与以往相同的活动空间,在美国及其盟友尽力压缩香港的活动空间后,这条路已经缺乏走通必需的条件。

 

 

第三次,合并大湾区,纳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如果说过去一些人对中国经济能否在美国打压下继续发展持怀疑态度,对香港整合国家发展大局信心不足的话,那么经历两年多的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冲击的考验,继续保持这种怀疑就有些多少有些落后现实了。

实际上,经历两年多的贸易战,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像悲观主义者预期的那样遭受重大打击,出现重大倒退,相反,中国的出口终止2020年9月,前三季度的表现是增长1.8 %,完全消化了贸易战和新冠状疫情的打击,进出口总值也增长0.7%,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先转正。反观发起贸易战的美国,今年1- 8月,美国贸易大幅下降了15.1 %,贸易逆差增长5.7%。美国想要的贸易逆差毫无起色,想要打击的中国出口却继续增长,美国的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可以说是全部失败。

新皇冠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二季度恢复增长,三季度增长加速,经济复苏势头非常稳固,而美国最近的病毒感染人数屡创新高,完全处于失控状态,预计经济将进入一段时期的低迷,欧洲的情况也和美国接近,疫情失控,经济很难恢复。环顾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基本走出了疫情,恢复了增长,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管控和恢复能力。

对香港而言,无论欧美愿意还是不愿意,它们都将自顾不暇,无法运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突破,欧美都将深陷疫情带来的突破,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要靠中国提供。提供带动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中国,才既有预期,也有能力带动香港发展。

总结以上讨论,跟着美国走,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棋子,肯定是一条死路,香港不能走;骑墙,左右逢源,虽然理论上有一定可以,但在中美对立加剧的现实下,实际上不可行施行的基本条件;整合大湾区,纳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一起发展,大约是香港重拾动力的唯一出路。但是要走这条路,那些抗中拒中的思想必须要被抛弃,那些极端反对派的立场恐怕也要调整,否则,思想上抗拒,行动上阳奉阴违,甚至暗中捣乱,成为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共同发展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香港也将失去未来。

29
十月
大变局下的中国道路

10月23日,国家领导人在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会上发表讲话,以史喻今,在多方面清晰表达了在新的国际大变局底下,中国的底线和未来发展方向。

“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历史经验反复说明,对于侵略者而言,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投降和妥协是没有出路的,没有胜利,失败者就将失去一切。

鸦片战争,中国是有道理的。一个国家,当然有权力禁止毒品,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这个道理在英国的大炮打击下,却无法成立。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开始。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31年918事变,日本侵略中国,强占东三省,中国是有道理的。日本人怎么可以用一个‘中国军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的理由占领整个东北,公理何在?但日本就是占了,而且事变前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中国的利益就这样被悄悄出卖了。后来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事变始末。 1932年10月2日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但有什么用呢?日本还不是照样占领东三省?

抗美援朝,1950年底时美国和联合国军差不多占领了整个朝鲜,兵锋已经直达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边开始,一步步把美军和联合国军打回了南边,最后战争双方对峙在三八线附近,美国不得已吐出了曾经占领的土地,以三八线分界,与中国和北朝鲜签订了停战协定。试想,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和取得的伟大胜利,美国及联合国军可能接受现实,愿意按三八线停战吗?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强大进攻和防御能力,并被美国和联合国军认可和尊重,和平是不可能得到的,战争就还将继续。

在美国把中国当成主要竞争对手,并通过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等进行全面打压之际,中国人民中同样存在是用妥协求和平还是以斗争求和平的分歧。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种分歧,那就是面对压力,要坚决斗争,以武止戈、以斗争求和平。

在这个精神的指导下,妥协、退让、害怕斗争的思想应该被抛弃,对于来自美国及其一些盟友的压力,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他们的威胁和进攻,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敢进攻,就要让你付出代价。

 

 

在贸易领域,经过中国的坚决斗争,美国已经露出了失败的迹象。

今年中国上半年的出口,同比仅下降3%,而且从4月起,已经连续实现正增长。到今年9月,前三季度我国货物出口增长1.8%;进口下降0.6%;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7.5%,反弹势头强劲;即使美国重点打击的对美出口,今年前三季度,对美出口增长1.8%,自美进口增长2.8%,中美贸易实现同比增长2%

再看试图通过贸易战改善逆差状况的美国,根据美国商务部资料,今年1-8月,美国贸易总额同比下降了15.1%,贸易逆差增长5.7%。其中8月贸易逆差为671亿美元,创14年来最高记录,7月逆差也创12年记录。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将自身打出了贸易规模缩小,逆差扩大的尴尬现象,可见美国这个通过加征关税缩小贸易逆差的药方,根本无助于解决美国的问题。

中国的进出口都在健康增长,美国的逆差却越来越大,从这个现象只能得到一个结论:美国的贸易战打伤了自己,却对中国伤害不大,纯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抗击疫情方面,中美差距更大到好像不处在同一个世界。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疫情困扰,恢复了正常生活,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出行人潮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爆满景象。即使偶然有个别地方小规模突发疫情,但政府反应迅速,都能第一时间广泛检测,扑灭传染,让疫情始终处于可控状态;而在美国,政府已经基本放弃了疫情防控,至10月27日约22.5万人因为疫情失去了生命。 10月23日,美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创出了约8.38万人的新高,白宫幕僚长梅多斯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路访问时承认,政府不会控制疫情,也就是说,普通美国老百姓面对疫情,只能自求多福了。

由于有效的疫苗未必可以在年内推出,目前进展最快的中国疫苗即使年内有望推出,美国又因为政治原因未必愿意采用,因此美国的疫情在今年冬天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打击美国已经深受疫情困扰的经济。

台湾方面,美国和台独实力勾结,仍在尝试突破一个中国的底线,中国政府也已明确地加大了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不承认所谓的台海中线,不断有军机越过所谓台海中线进行演习,如果美国伙同台独势力敢于继续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信美国和台独势力必将付出重大代价。

 

 

“以战止战、以武止戈”是对付侵略和压迫的有效策略,可以让侵略者和压迫者脑子清醒一些,不要犯无法挽回的错误。而中国政府之前提出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回圈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则可以让中国经济的发展以我为主,不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冲击。

一方面是通过对无理压迫和打压的坚决斗争,让攻击者付出沉重代价,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不好欺负,因而减少或制止他们的无理冲动和对中国的无理打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扩大内需,让内回圈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摆脱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发挥中国广大市场的优势,把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都吸引到中国来,把中国经济的命运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内固根本,外抗打压,就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