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
八月
美国大选前影响港股的几个确定特点

特点一、美国将不断地从各方面向中国施压

从今年二月美国限制中国驻美国记者签证开始,美国将对中国施压的领域从经济推展到政治和军事,而且做法越来越无底线。之前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虽然不讲道理,但总算还有贸易不平衡一类的借口;打击中国通讯公司,勉强也可以和国家安全拉上关系;唯独最近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顿领事馆,开始连合理的借口也懒得找,美国不同官员给出的关闭理由各不相同,说明根本没有认真讨论;最近美国限制tiktok和威信,说这些企业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完全是欲加之罪,根本不具备说服力;美国卫生部长访台,以及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则是公然违背中美建交时美国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和不向台湾出售进攻性武器的承诺。

从美国这些挑衅的发展势头来看,基本方向是攻击面越来越广,行为越来越不讲道理。由于美国疫情扔处失控状态,经济形势相当恶劣,可见的成绩有限,预计特朗普为了竞选连任,将继续其无下限攻击中国的策略,力求挽回目前对其不利的选举局面。

 

 

特点二、美国有实质打击力的招数越用越少,边际影响力下降

回顾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中美博弈,开始阶段以关税施压为主。由于美国是中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因此增加关税确实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即时的负面影响。不过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互补关系,美国需要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产品,因此关税加到一定的程度,再加可能会令美国消费者的受损更大,使得关税难以持续上调。

关税战后继乏力后,美国攻击的重点又转向以5G为代表的科技打压。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利用中兴通讯的一个小疏忽指控中兴通讯虚假陈述和违反与美国达成的和解协议,并以此为由进行封杀,结果一击得手,中兴通讯被迫向美国缴交巨额罚款并接受美国的苛刻条件;之后美国的打击重点转向世界5G行业的龙头公司华为,不过美国对华为的封杀明显不大顺利。在美国的几轮封杀措施没有结果后,美国极其无理、霸道地要求全球企业只要在生产线上使用了美国哪怕一颗螺丝钉,向华为销售产品就需要美国批准。这样极端、不讲道理的限制确实对华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却没有根本性影响,华为仍然正常运营,并正集中力量突破薄弱环节;最近美国对中国有全球影响力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如tiktok 、微信,以及未来可能对阿里巴巴等进行封杀,除了对tiktok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外,对腾讯、阿里的影响都较为有限。

美国还在政治领域无事生非,例如限制中国记者签证、关闭中国领事馆、制裁几个中国官员、派军舰到南海演习、派卫生部长访台等,但目前看来其作用主要限于政治宣示,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不大。

从各方面看,美国打压中国的措施,正从早期的有一定实质影响向近期的立场宣示为主、实际影响有限转变。

 

特点三、特朗普将尽力维持美股强势

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根本性地改变了美国的选举形势,给本来看好的特朗普造成了极大困难。新冠疫情造成美国感染人数超过500万(截至8月16日),死亡人数接近17万,抗疫成绩全球倒数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的倒数第一。数千万人失去工作,由于疫情始终无法受控,经济恢复遥遥无期。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执政期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绩都乏善可陈,因此,维持一个强势的股市,尽量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是特朗普的必然选择。

 

 

特点四、中国将聚焦自身的稳定发展

中美之间的大势正从过去的合作为主走向现在的对抗为主,不管中国愿不愿意,美国已经选择了与中国对抗,而且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抗。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虽然在大部分问题上经常南辕北辙,但在打压中国方面有高度共识,中美之间以对抗为主、合作为辅的关系未来可能长期化。

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必须尽量减低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国内经济的自身健康发展为主,避免中国经济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出现大的波动。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回圈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按中央的战略部署,未来中国经济将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国内经济回圈为主、国际经济回圈为辅的新路。

特点五、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领先全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发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跌4.9%,中国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当中,唯一仍预期有正增长的经济体,增长预计为1%,全球经济增速将为大萧条以来最差。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从3月至7月,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处于高于50的扩张区,说明中国经济正在稳定复苏,特别值得高兴的是,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速,说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改善,科技引领的新经济正在中国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港股而言,特点一、二结合将令股市不时出现压力,不过压力相对有限,不至于构成对港股的根本性冲击;特点三将为港股营造一个相对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对港股相对有利;特点四、五结合将对港股带来长期支持,推动港股向上。

综合而言,美国大选前的港股之路仍不平坦,以震荡向上机会较高。

13
八月
对美国无理挑衅的应对

截至昨日,美国新冠疫情感染人数已超过500万,死亡人数超过16万,感染人数略超过全球感染总数的四分之一,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成为远超他国的全球第一。

面对这样疫情失控、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恶劣情况,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表达对当政特朗普政府的不满,因黑人被白人警员跪杀引发的广泛「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 )」反政府骚乱至今无法平息,一心想竞选连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靠常规手法很可能难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因此,一向离经叛道的他再出奇招,指望通过加强向中国挑衅来争取支持,赢得大选。

 

美国对中国多番挑衅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向中国无理挑衅方面动作多多:

2020年2月,美国宣布把5家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5月10日,又宣布所有中国记者的工作签证将由过往的无期限大幅缩减至90日;

7月,美国在中国南海举行了两次双航母演习,并在7月13日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否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7月21日,美国限期3天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顿领事馆;

7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加州尼克森总统图书馆,发表了被外界称为「新铁幕演讲」的对华政策演说;

8月5日,蓬佩奥在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建立「干净网路(Clean Network)」的五大措施,并点名包括华为、中移动(941)、百度在内的7家中国科技公司,禁止更多来自中国的应用程式,进一步限制中国公司进入美国的云端系统;8月6日,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45天后禁止美国居民与中国短片平台抖音海外版TikTok或其母公司位元组跳动,以及与腾讯(700)旗下的微信进行任何交易;

8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包括特首林郑月娥在内的11名中港官员,他们在美国的资产及利益,不论是直接及间接持有、持有50%或以上,一律遭到冻结及必需通报财政部辖下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同时禁止美国境内人士与制裁对象有交易。

8月9日,美国卫生部长率团访问台湾,这是自1979年以来,美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访台。

 

挑衅相当无底线

从美国的这些动作来看,美国的挑衅是全方位的,包揽了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挑衅相当没有底线、完全不讲规则和道德,例如关闭中国领事馆、限制中国记者在美国的停留,除了蛮横霸道,看不出有任何能服众、让大家理解的理据;封杀TikTok和微信,说这些应用软体影响了美国的安全,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至于特朗普提出要收取TikTok卖给美国公司的大部分款项,已经是赤裸裸的强盗嘴脸,连遮羞布也不要了;美国卫生部长访台,打破了中国和美国建交时关于美国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的默契,是对台海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有可能引发武力冲突,相当危险。

那么,美国做出这些粗暴无理、没有底线的行为,恶化中美关系,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我们看来,美国或者特朗普政府主要的目的可能有两个:

首先,通过将中国塑造为美国的敌人,凝聚内部团结,增加特朗普的支持度,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

其次,通过与中国形成清晰的切割和对立,逼迫盟友、中间势力站队,跟随美国围堵中国,改变目前美国仅靠一己和少数盟友之力与中国博弈的局面。

目前来看,起码在美国大选之前,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策略是大致确定的,就是无理挑衅,升高与中国的对抗程度,拉盟友和中间势力站队,形成对中国的围堵。

 

针锋相对的利与弊

对美国的这个策略,中国可以有两个对策:

第一个对策是针锋相对,对美国的任何挑衅都进行对等反制。

这个对策的好处是有相当的民意支持,在美国伤害中国利益的时候,同样对美国利益造成伤害。作为受到挑衅和打压的一方,中国人民愿意为了自身的尊严和长远利益,承受一定的短期损失,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等反制给美国造成大致相当的损失,让美国的极端力量承受压力,理性力量扩大,令中美关系可以回到正轨。

坏处是美国政坛的反华力量目前占据主流,其中的极端派正力求通过挑衅→中国反制→加强挑衅→双方更加对立的模式割裂曾经较为密切的中美关系,并通过壁垒分明的对立,拉拢和逼迫盟友和中间力量站队,形成类似冷战对苏联的对中国围堵圈。

如果中国采取针锋相对的对策,中美紧张关系螺旋上升的可能性很高,对立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中美之间的各种联系将可能被迫中断,美国的盟友甚至中间力量就要被迫选边,美国极端力量与中国切割、围堵中国的图谋就可能得逞。

采取针锋相对策略的另一个不足是,只能视美国的挑衅被动反应,美国作为发起挑衅的一方,将较为容易预判中国的回应,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中国不利。在有些情况下,对等反制可能也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伤害,例如美国封杀华为,如果中国对等封杀苹果的话,就会伤及中国大量在苹果代工厂工作的普通劳动者。

 

自身综合利益最大化 恢复主动权

第二个对策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自身综合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跟着对手的步子走。

这个对策简而言之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办事,不必然对挑衅做对等反制。好处是脱离了你打我一拳,我必须踢你一脚的框框,恢复了自身行动的主动权,可以按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反制或不反制。同时,也不必然要在对手挑衅的领域反制,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让对方受损较大、己方相对占优的领域进行反制。例如美国无理封杀中国的TikTok,TikTok虽然未必能够改变被迫离开美国市场的命运,但可以用法律手段与美国政府对抗,如果可以在全世界面前彰显美国无视规则和道德的强盗嘴脸,美国即使能够对TikTok造成重大伤害,也要付出重大信誉和软实力代价。

在当前美国试图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发动对中国围堵的情况下,中国完全可以发挥大市场的吸引力,用进一步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家和企业与中国做生意、搞互利共赢,用开放对抗美国的切割,如果中国可以进一步融入世界,而美国又强行与中国切割,其结果就将是美国自己与世界切割而不是美国所期望的围堵中国。

 

聚焦国内市场 减少对美市场依赖

美国想与中国切割,这是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必须准备应付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破坏。从这个角度看,把中国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市场上,减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是降低中国经济未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中国以进一步开放和互利共赢应对美国的强行切割,对中间势力和美国的盟友将更具吸引力。如果美国强逼本可以与中国合作、互利共赢的国家放弃自身利益,跟随美国围堵中国,本质就是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敌,即使这些国家不敢公开反对美国,也必定不会真心跟着美国走,美国的围堵策略就会注定失败。

当然,如果不针锋相对、反制美国的每个挑衅,可能有一部分民族情绪强烈的中国民众会不满意,需要注意。

综合而言,美国似乎正采取用无理挑衅升高与中国的对立,逼迫各利益相关方与中国切割的策略,为了不让其目的得逞,中国的较好应对似应是不随之起舞,按自己的节奏办事,用进一步的开放吸引中间力量,以打破美国的图谋。

7
八月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回圈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会议内容中有几句话对未来有深远影响,必须认真领会。

一句是:“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这句话的宏观含义就是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可能都面临一些根本性的改变,不能用临时应付一下,期望困难很快过去的心态来应对,例如对中国外部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中美关系,恐怕困难就不是短期可以克服的,不管谁当总统,中美之间的对立、斗争都将较长时间存在。过去全球化顺利发展时形成的经济运行模式,可能也要考虑做出相应改变,以应对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国际环境。

 

 

另一句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回圈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句话里有两个概念,国内和国际回圈。

国际大循环基本是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奉行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1987年, 中国计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 在新华社内部刊物《动态清样》上发表文章《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及其要求》。王建所提出的国际大循环战略, 其目的是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为重工业发展取得必要的资金和技术, 再用重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返回来支援农业, 从而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沟通中国农业与重工业的回圈关系。这个战略随后迅速被官方认同, 进而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观念基础。

不过,不管现在中国主观上是否仍想继续推行国际大循环这个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客观上随着抑制中国成为美国最重要长期战略的逐渐清晰,以及美国在全球范围打压中国的努力,中国继续进行国际大循环的客观环境已经迅速恶化,中国必须要考虑较少地依赖国际市场以发展自身经济。

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中美关系恶化背景下的产物,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平稳发展,有必要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得国际环境恶化不至于对中国经济构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当然,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是排斥国际大循环,中国的对外开放要继续扩大,要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基础上,把国际大循环搞得更好,让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经济上的含义就是,要扩大内需,让更多的企业直接面对国内的消费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用广大的国内市场吸引国内企业和外资,通过内资外资的良性竞争,促进经济的高品质发展。所以,顺利实施国内大循环战略的关键是扩大内需,建立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吸引力;对资本市场的含义就是,内需概念将会受益。

 

 

第三句是:“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

按照政府的思路,成功实施国内大循环战略,其路径不是传统的‘旧基建’,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低技术、过剩的传统产业发展,更多依赖科技创新带动经济。也就是说,新经济、互联网、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医疗养老等,将是带动内需、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主力。

宏观来看,这是一次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一次从'外向型经济'向以'内向型经济'为主运行模式的转变,在这个新战略下,出口的重要性将会相对下降,内需的重要性将会大大上升,对资本市场来说,新战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出口概念的衰落和内需概念的崛起,而内需概念的核心又是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

 

7
八月
未来中美关系恶化可能主要局限在政治领域

7月21日,美国政府突然要求中国于72小时内关闭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按照其国务卿蓬配奥的说法,美国下令关闭中国领事馆是因为持续存在的北京盗窃美国智慧财产权的问题。不过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史迪威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中国休士顿领事馆是中国发展留学生间谍、获取经济和军事情报的「司令部」。

看起来,蓬配奥和史迪威的说法不大一致,一方面说明美国政府内部的协调可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显示美国政府处理问题似乎越来越随意,在关闭领事馆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完全没有详细讨论,连理由都没想好就匆忙做出了决定。

与美国要求关闭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对等,中国政府也于24日宣布,要求美国同样在72小时内关闭驻成都领事馆,中国外交部表示,美国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士顿总领事馆,“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及中美领事条约有关规定,严重破坏中美关系。中方上述举措是对美方无理行径的正当和必要反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符合外交惯例。”

应该说,关闭中国驻美领事馆是特朗普政府一个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怪招,政治含义浓厚、问题的层级很高,不过实际的影响相对有限,符合特朗普目前又要做出对华的强硬姿态,又要小心尽量不要搞乱经济、搞垮股市的心态。

同样在对话强硬的方向,蓬配奥于7月23日在加州的尼克森总统图书馆,发表了被外界视作是开启新一场冷战的新铁幕演讲。美国前总统尼克森1972年访华,开启了中美交往的新一页,蓬配奥选择在以其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发表演讲,似​​乎意在表达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

 

 

作为美国最高层级的外交官,蓬佩奥在演讲中呼吁世界各国「改变」中国共产党。 「我们,世界上的自由国家,必须以更加有创意和自信的方式,促使中国共产党改变其行为,因为北京的作为威胁了我们的人民与繁荣。」蓬佩奥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并不代表中国人民。

虽然美国政府中的一些人念念不忘想组织盟友搞与中国的新冷战,不过迄今为止,这个想法似乎实行得不大顺利。在蓬配奥所谓的新铁幕演讲之前,美国副总统彭斯就在2018年10月4日发表过一个被很多人称为「铁幕演说」的演讲,号召要围堵、打击中国,结果到现在过了差不多两年,彭斯的铁幕围堵看来效果不佳,要换蓬配奥来搞新铁幕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彭斯的第一鼓不行,换了蓬配奥的第二鼓恐怕效果还不如第一鼓。

从美国最近的动作可以看出其政策考量的一个大概脉络,首先,特朗普政府仍想利用对华强硬来争取支持,但是基于对美国经济和股市的关注,其强硬暂时主要局限在政治领域;其次,美国似乎改变了过去笼统针对中国的策略,希望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开,以集中力量对付中共。

不过美国这个新策略看来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只是反映了自己的一厢情愿,注定要失败。

 

 

即使不看美国哈佛大学最近发表的有关中国人民对政府支持度的民调(2003至2016年,8次民调,沿岸城市和内地的32,000人受访,中央政府2016年的支持度为超高水准的95.5%),就看最近中国政府要求关闭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时的群众自发反应,大量群众兴高采烈围观美领馆撤走,个别人甚至放起了鞭炮,自媒体圈子基本没有人替美国说话,这样的现实足以说明美国的希望不过是自我满足的白日梦。

南海方面,美国最近派遣两艘航母到南海水域流连,尼米兹号航母指挥官科克少将在声明中表示:"尼米兹号和里根号在南海执行任务,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强化我们对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平洋、一个根据国际秩序规则,以及我们对盟友及区域伙伴的承诺。"美国的盟友英国和澳洲也计画和实际派遣军舰在南海航行,澳洲驻联合国代表团还发表声明,拒绝承认中国队南海的主权。

看起来,目前美国在南海的策略一方面是带头在南海挑战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是鼓励盟友一起挑战中国主权,不过从效果看,东南亚国家的反应似乎普遍不太积极,美国的五眼联盟里只有英国和澳洲态度相对积极。

由于中国的陆基导弹已经基本可以覆盖南海,而且超高音速的新型导弹攻击航母基本无法防御,因此如果美国在南海与中国爆发军事冲突,将面对中国陆基导弹、陆基飞机和海军的联合进攻,而美国仅靠航母作战胜算很低。日韩的基地在中国导弹的覆盖范围内,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同意美军使用基地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仅就南海的军事实力对比而言,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不利,故此美国敢在南海军事冒险的可能性很低,更大的可能是虚张声势,鼓励盟友而不是自己冒险。

 

 

整体来看,贸易战打了一年半,终于达成了一个首阶段协议,美国的关税牌基本打完;科技牌限制华为已经差不多到了美国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可做的也不多;军事牌由于在中国周边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占优势,美国未必敢打;因此最可能打的,对美国而言有形象又不易造成实际损失的主要就是政治牌了,换言之,在选举前形势多变、特朗普急于争取支援的情况下,中美政治领域的对立仍可能加剧。

不过,如果中美对立不涉经济和军事领域,仅主要局限于政治领域,对中国经济的实质影响就比较有限,只要投资者信心恢复,外资恢复流入,股市的前景依然明朗。

短线而言,中美关系的紧张令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外资可能流出中港股市,股市短线面临一定压力。

7
八月
香港疫情升温 股市影响有限

自6月中旬,香港的疫情出现了一段明显好景,曾连续21天本土零确诊。但自7月5日开始,渐渐平复的疫情再起波澜,第三波疫情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迅速扩大。截至7月18日下午4点,短短13天内,新增感染人数达452人,日均新增约35例,明显快于前两波疫情,增长势头至今未见减弱。而且本波疫情与前两波相比,最不好的一点是多区同时爆发,大量个案无法追溯源头,似乎疫情发展已趋于失控。

照正常逻辑推理,第一波疫情从武汉传开时,大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防疫措施也存在滞后时间差,失控的可能性最大,但实际结果,第一波疫情从1月开始传到2月就大致处于可控范围,主要的新增个案大多可以追溯到明确的来源,社区无序爆发的风险并不严重;3月由大量回港人士带入的第二波疫情,虽然一度导致感染个案急升,但在政府实施一系列疏离措施后,到4月感染个案即大幅下降,同样未见大规模社区爆发;最为奇怪的就是本波疫情,不像前两波都有明确的感染来源,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波疫情是在第二波疫情基本平复,社会没有突变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按正常逻辑,突然的爆发应该对应某些突然变化的情况,因为情况发生了突然变化,旧有的应对措施一时跟不上,于是疫情爆发,但在7月来看,除了七一游行,未见社会有任何重大变化。有些人认为可能是外国回港人士将病毒带入社区,但问题是回港人士基本都有做病毒测试,并没有看到大量漏网病毒携带者流入社区的情况;其次连续21日无新增个案已超过一般病毒发作的周期,照道理社区不应该存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第三即使社区存在一些未发现的病毒携带者,正常情况应该可以看到大致的传染路径,类似之前本港发生的多宗聚集性感染群体,很难想像病毒感染会在差不多接近的时间同时爆发,且很多看不到明显来源。但是,不论逻辑上感觉多么不合理,第三波疫情就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在社区爆发了。

 

 

第三波疫情突然爆发

和北京6月11日爆发第二波疫情所采取的应对相比,香港在检测和隔离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在疫情爆发后迅速对危险区进行了隔离,所有人不得随意进出,另外立即实行大规模检测,以尽快发现携带病毒患者。在这些有力措施下,至7月6日,北京的新增病例再度下降为零,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所以,参考北京经验,香港如果想要尽快控制疫情,必须在隔离措施和大规模检测上下更大的功夫。

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来看,由于本港在隔离和检测方面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除非获得有效疫苗,否则疫情完全受控看来存在一定难度。更现实的场景是,疫情恐怕将一直或高或低地存在,影响香港无法顺利开关,人流受到很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依赖游客的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可能需要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苦日子,难以尽快复苏。

由于实施‘港区国安法’,香港社会的混乱情况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前景展望明朗,因此房地产(主要是住宅)的前景较前乐观。但受制于经济不景,商业物业、商铺等短期仍将受压。

不过,鉴于与内地业务相关上市企业已经占据港股主流,因此本港经济的低迷,对香港股市的影响相对有限,港股将更多地反映内地经济的状况。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资料看,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超出市场预期,而且6月的资料明显好于之前,说明经济恢复的速度有加快迹象,中国经济很可能走出V型反弹,在全球率先摆脱疫情的负面影响。

 

 

银保监会新政策利好股市

7月17日(上周五)晚,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中表示,险资配置权益类资产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其中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大中型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

简而言之,该《通知》对股市的最大影响是:将有大量的保险增量资金流入股市,倘若按照最高45%的配置权益类资产测算,截止2020年3月末,险资权益类可配置资产将增加3.3万亿。

经济向好,又有大量的增量资金入市,股市长期利好可期。

短线而言,由于中美之间博弈加剧,一些西方国家也跟随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些制裁措施,中国面对的环境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但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及其盟友的制裁都没有太大的实质影响,暂时也看不到他们能对内地及香港经济造成重大伤害,因此风险不算太大。

综合而言,仅就中国经济、金融情况看,利好因素较多,对两地股市上升有利;周边虽然不确定性上升,但暂时风险不大,不过,中美博弈会否进一步升温,乃至出现意想不到的黑天鹅,仍需小心观察。

 

20
七月
大时代与健康牛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内地与香港股市出于对资本市场管理措施放宽的强烈预期,在杠杆资金的推动下,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俗称'大时代'或'改革牛'。

当时内地A股上证综指从2014年7月大约2000点起步,于2015年6月冲上5100多点的高位;同期恒指从大约23000多点起步,于2015年4月底冲上28000多点高位。不过,这轮杠杆资金驱动的大牛市,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妙,在资金去杠杆的压力下,上证综指于2016年1月下旬,最低跌到2600多点的水准,略高于最高位的一半;港股恒指于2016年2月中旬,最低跌到约18500点左右的水准,比高位大约下跌35%。

A股市场最暗淡的时候,曾出现两次“熔断”、第九次IPO暂停,反复出现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奇观,后来,在全国上下多部门、多机构共同参与救市的努力下,才将A股从流动性枯竭的边缘拉起,逐步恢复活性。时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后来回忆说:“1月份(2015年)就是踩踏式地杠杆融资的一次预演。如果从当时就一直严格控制杠杆融资,那我相信,可能6月份股指冲不了那么高,当然也跌得不会那么惨。”

从2020年7月初开始,上证综指从接近3000点起步,在7个交易日内,最高见3456.97点,上升约470点,升幅接近16%;同期恒指在4个交易日内,最高见26782.62点,上升约2355点,涨幅接近10%。伴随着指数急升,A股和港股的成交量也同时放量,股市动力十分强劲,颇有‘大时代’重临的味道。

 

 

检讨本次升市背景与‘大时代’时的不同,可以看出:

'大时代'的背景主要是对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的预期,经济本身仍处于下行通道,旧经济正在放缓,新经济未成气候,杠杆资金虽然积极进入股市,但上市企业的整体业绩仍处于减速之中,牛市的基础不够牢固;

本次升市科技、生物医药、新经济明显成为了升市的火车头,旧经济如金融、地产等虽然仍旧普遍表现一般,但新经济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体量,足以带动市场的潮流,形成市场热点。而且新经济企业普遍业绩都能持续快速增长,即使一时估值偏高,长远来看,仍可能带给投资者以合理回报;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全球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处于经济严重收缩状态,只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从中国经济的展望来看,中国经济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加速,向好趋势将一直维持到2021年,企业的业绩展望也同样趋于乐观,支持股市走强;

以‘港区国安法’通过实施为标志,事实证明美国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严重打击中国经济的好牌。国安法实施以来,到目前为止,美国及其盟友所能施加给中国的反制措施,主要是对于中国相关官员的个人制裁,以及放宽给予香港人的签证政策等,真正能影响内地与香港经济的措施欠奉。中美博弈发展到现在的事实证明,过于担忧美国的制裁措施可能夸大了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负面因素,不利于对市场形成正确判断;

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逼迫全球主要央行都大幅放宽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全球低息、资金泛滥的局面可能维持颇长一段时间;

基于中国经济恢复大致顺利,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仍将面对一定困难,美国疫情又在扩大,因此全球范围内,对资金较具吸引力的主要经济体首推中国,全球资金有向中国方向流动的迹象。

 

 

经济展望较为明朗,美国所能制造的麻烦影响趋于下降,新经济初具规模,内地资金充裕叠加全球资金有流向中国迹象,这些利好因素足以支持一个活跃向上的股市。

当然,政府很明显不希望看到一个疯狂上涨、快速耗尽上涨力量的短命疯牛,上周末,国家大基金和社保基金宣布减持多家内地上市公司,证监会也集中曝光了一批场外配资平台,可能代表着政府希望压抑市场的疯狂炒作,为股市慢牛奠定基础。

从风险角度看,虽然一般而言美国不会冒着动摇美元根基的风险,用禁止中国金融机构结算美元的手段去打击中港金融市场,但理论上这个可能性仍然存在,不排除当这个风险发酵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大体而言,由于此次升市具备不错的基本因素支持,因此走势类似2014/2015年'大时代'行情的可能性不大,由于政府的人为调控,股市有向慢牛发展的可能,不过,如果中美博弈出现一些极端情况,也有可能造成市场的动荡。

9
七月
经济恢复明朗 资金积极流入股市

自3月疫情初步受控以来,中国经济就开始稳步恢复,广受关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处于扩张领域。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6月综合PMI达到54.2,创今年新高,说明中国经济的恢复速度有加快迹象。其中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4,高于上月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2.7,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平稳回升。

财新中国发布的6月PMI,制造业PMI提高0.5个百分点至51.2;服务业PMI达58.4,较5月上升3.4个百分点,为2010年5月以来最高,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综合两个类别的6月财新中国综合PMI提升1.2个百分点至55.7,录得2010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

持续上行的PMI,加上疫情以来表现稳定的出口,证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在疫情扩散的初期,市场普遍对中国经济较为悲观,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认为内部需求和出口都将受严重冲击,3月以来的资料表明,这个悲观的假设不能成立。中国由于较好的控制了疫情,国家又出台了一些支持经济的政策,自身的内部需求正稳定恢复;出口方面,虽然美国希望借疫情之机,推动产业链离开中国,削弱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在国际上带起了一些声势,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推动基本无效。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暂停,反证了中国强于他国的管理能力、防控能力,在他国陷入疫情困局、社会无法正常运行之际,只有中国能够向全世界稳定可靠地提供医疗和其他物资,实际上对巩固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有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6月24日最新发布的经济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活动造成的伤害比预期更加广泛与严重,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收缩4.9%。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GDP增速为-8.0%,全球主要经济体如美国-8.0%,、法国为-12.5%、义大利-12.8%、英国-10.2%、日本-5.8%。而中国将会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增长的国家,预计2020年经济增速为1%。

 

 

所以,从经济表现来看,中国今年将在全球一枝独秀,基本已成定局。

6月30日晚11时,「港区国安法」正式颁布生效,市场等待已久的靴子落地,国安法生效后的首个交易日,港股以大涨作收,之前观望结果的投资者积极入市,说明市场主流认为国安法实施令后市的不明朗有较大改善。

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全球虽然有少数国家对在香港实施国安法表达了一些不同意见,但真正采取制裁行动的只有美国,其他国家主要是口头上做出一些政治表态,另外美英澳加还计画放宽目前对香港的移民政策。不过,即使反应最强烈的美国,到目前为止采取的实际行动也颇为有限,仅仅是宣称要限制涉及「港区国安法」的中共官员签证、冻结其在美资产等,对经济基本无影响。

再就是,美国参众两院正式通过「香港自治法案」,并已送交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签署生效。 「香港自治法案」内容规定,美国国务院每年向国会提交报告,列举「损害一国两制」北京和香港官员和机构。法案赋予美国总统权力向相关官员和机构,实施冻结资产等制裁。香港自治法案还针对向上述官员和机构提供服务的银行,制裁方式可包括禁止银行入境美国、禁止银行使用美元交易和美元结算等。不过,据报香港自治法案最终版本之银行制裁力度有所缩减,只会在官员确认受到制裁后,再给予银行1年宽限期准备断绝生意往来。

另外,据媒体报导特朗普总统还在考虑2到3项针对中国的行动,可能几天内公布具体内容。

纵观美国近期的反应,大致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就是手里已经没有什么有效、好用、又不伤害自己的牌,因此反应拖拉,反制的力度也很有限。

由于欧美经济不景气,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援,因此货币宽松的局面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根据最近公布的美联储6月议息记录显示,美联储官员认为未来需要实施“高度宽松”的政策,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投票决定将6月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维持在0%-0.25%范围内,并表示在美国经济安然度过疫情之前,这一利率可能会一直维持下去。

看起来,今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是大概率事件,‘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高度宽松’也是大概率事件。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全球资金充裕,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意味着中国经济对全球资金有强大吸引力,因为资金需要寻求回报,而宏观上全球只有中国经济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货币宽松加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逻辑上代表着资金将向中国方向流动,改变疫情危机时资金流向美元避险的流向。

上周四五,经沪深股通流向内地A股的资金远超正常水准,港股的成交也远高于正常日均水准,有可能代表着在上述逻辑正在发挥作用,外资开始较大规模流入中港股市。

 

 

从风险角度看,美国对个人层面的制裁对经济和股市影响不大;对进出口层面的制裁也难有大作为,因为中美贸易战打了一两年,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制裁,例如禁止它们使用美元交易和美元结算,对金融机构有一定影响,但一来根据报导制裁有一年宽限期,没有即时影响;二来个别金融机构受到制裁,对全域的影响也有限。因此,总的来看,制裁会带来局部影响,难有整体影响,但对相关金融机构要小心。

综上所述,中港股市的前景都较为正面,外资有可能较大规模流入,股市面对的整体风险有限。

6
七月
美国复苏之路进入曲折区

6月2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香港自治法案》,呼吁制裁支持中国限制香港自治的人或公司。 6月2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说:「今天,我宣布对所有要为损害香港高度自治负责及有份参与的现任和前任中共官员,实施签证限制...特朗普总统承诺会惩罚打压香港自由的中共官员,今天,我们据此采取行动。」不过,他没有在声明中点名针对哪些官员。

作为反制「港区国安法」的具体措施,这个反制的力度明显不怎么样,符合社会主流关于反制将会'雷声大、雨点小'的预判。

内地环球日报在27日的社评"美国在各种混乱和不确定中随波逐流"中评论道:"就像在香港问题上,他们拿限制中国官员的签证来抖威风,我们完全可以开怀大笑,嘲弄它的虚张声势。"

在有关美国对香港和内地的制裁手段方面,我们之前的博文曾有过多次讨论,基本的看法是:美国手里没什么牌了,唯一有较大杀伤力的手段是禁止香港和内地公司使用美元结算。但这张牌和以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牌不同,很可能是一张'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臭牌,会给美元已经开始动摇的全球结算货币地位以致命一击,严重损害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对美国的伤害远大于其收益。因此实施的可能很小,无需过于担心。

 

 

近期美国的疫情明显出现反弹,截至6月27日连续3天,日增新感染病例都超过4万例,创出了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的新高。

我们在之前的博文"「推动股市走强」是大选前美国的主要工作"里曾经预判美国政府将会不顾疫情反复,强行推动经济恢复,这个判断已经为美国政府高官的表态所证实。不过,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的体制,各州也有颇大的权力,未必完全遵照联邦政府的意思。我们在上期的博文"港股风大雨大,但不确定性下降"里也提出我们的担心:"如果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越来越高,特朗普政府能否顶住压力,坚持把恢复经济放在第一位,仍存一定不确定性。 "

看起来,我们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据媒体报导,至上周末美国至少30个州份疫情出现反弹,11个州暂停重启经济。纽约州、新泽西州、康乃狄克州此前宣布新规,要求疫情高风险州的来客自行隔离14天,如果被发现未遵守隔离规定,政府将执行强制隔离。

看来,虽然特朗普政府仍在全力推动美国的经济重启,不过各州的态度明显参差,很多州基于疫情反弹原因,并不跟从联邦政府的指示,因此,美国的经济恢复可能面临暗涌,正在进入混沌迷茫的曲折区。

目前情况对股市不利的一面是:市场前期在美国政府政府大力救市、美联储疯狂放水出下现的强劲反弹,很可能高估了经济恢复的程度,实际上在疫情出现反复的阻挠下,即使特朗普政府全力推动、不肯再暂停经济,但各州政府在提升抗疫力度的同时,却无可避免地将阻碍经济复苏,经济实际恢复的力度必将比市场的乐观预期大打折扣,因此,美股基于经济重启顺利的假设而出现的强劲反弹,很可能难以继续。

对市场有利的一面是:特朗普总统为了竞选连任,需要一个强劲的股市来凝聚支持者,他不会接受再次全国性暂停经济,因此美国经济不会如同之前那样完全冻结,换句话说经济不至于太差;其次他大概率会对美联储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来促使美联储保持货币宽松,甚至进一步放松银根,以支持股市,从这个角度看,美股又很难走入一个单边下行的通道,预计后市以宽幅震荡的机会较高。

 

 

对港股而言,即使美股出现较大调整,基于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市场资金广泛收缩的机会并不大。如果资金面可以保持宽松,没有资金从香港大量流走,预计港股受美股的影响就相对有限。

考虑到中国经济恢复的进展良好,经济资料稳步好转,香港国安法带给市场的冲击已基本过去,如果周边资金宽松的格局不变,港股后市仍以震荡上行机会机会较高。

26
六月
港股风大雨大,但不确定性下降

上周发布了一些重要消息,可能对未来市场走向构成较大影响。

6月20日(上周六),为时3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结束,万众瞩目的「港区国安法」草案初次审议结束,预计该法案将很快获得通过。据披露的主要内容,国家将在香港设立「国安公署」,统筹香港国安相关事务,且具有特殊情况下的执法权;该法律解释权属于人大常委会,现行本港法律与国安法不一致之处,以国安法为准;国安案件的审理法官由行政长官从裁判官、区域法院法官、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法官、上诉法庭法官以及终审法院法官中指定若干名法官负责处理。

简单的直观解读:国家将直接管理香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事宜,过去特区政府处理该类问题时面对的本地反对力量掣肘,未来将很难再起到作用,国家力量可以相对不受干扰地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国安法律的解释权归于人大常委会,剥夺了反对力量利用本港现有法律体系阻挠国安执法的手段;审理国安案件的法官由特首指定,令本港现行司法系统无法再利用安排法官人选来影响案件的审理结果,可以更好地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6月19日(美国时间上周五),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通过网路对哥本哈根民主峰会就「中国挑战」主题发表讲话,他表示非常密切注意香港今年9月的立法会选举,是否在自由公平的情况下进行,能令外界知道中共对尊重香港自由的意向,各界都应该密切注意。蓬佩奥说:「特朗普总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若中共对待香港,如同对深圳和上海一样,我们将一视同仁。」「任何美国和香港之间独特协议,都与我们与北京的协议是单独且不同的,我们将撤出其中的每一个(和香港的协议)。」

 

 

简单的直观解读:这个态度看起来比特朗普5月29日(美国时间)发表的对中国人大通过国安立法草案时的态度软弱,特朗普当时宣布了一些将要采取的制裁措施,但看蓬配奥19日演讲的意思,即使中国最近完成港区国安立法,美国也未必会有即时反应,可能要看看9月立法会的选举情况后再做决定。从媒体20日披露「港区国安法」主要内容,美国一直沉默的反应看,美国拖后、甚至最后仅有表态式制裁的可能性不小。

6月20日(上周六),香港反对派为了反对国安法立法,由“中学生行动筹备平台”及“200万三罢工会联合阵线”举办的6.20三罢'公投'20日在港九多个地点举行,推动以罢工罢课罢市表态反对即将“杀到”香港的「港区国安法」。

按发动者之前的设定,发动罢工需要有6万工会会员参加投票,并有60%以上票数支持;发动罢课需要有1万以上学生参加投票,其中网上和票站各5000人以上支援才启动罢课。投票结果显示,工会发动的罢工公投仅不足9000人参与,远低于设定门槛,罢工无法启动;罢课公投的总参与人数虽然超过1万,但票站投票人数不足4000人,同样低于设定门槛,罢课也无法启动。

简单的直观解读:经过反对派近2周的大力推动,反对派的整体士气依然低迷,无法凝聚抗争共识,实现其罢工罢课罢市的目标。 ‘公投’的失败,证明现在反对派的动员力量已经无法与去年发动反修例运动时的全盛期相比,大规模的群体抗争的势头正逐步走低。

6月18日(上周四),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跨党派会议上首度澄清,没有解放军进入印度边境,印军据点也没有遭攻占。自中国和印度边境部队15日(上周一)在加勒万河谷爆发流血冲突,造成至少二十名印度官兵丧生,令中印关系急速恶化后。莫迪总理的澄清有令事件降温的作用,不过此言与印度外交部早前声称「解放军先行越界」的说法不一。

简单的直观解读:看起来各执一词的中印边境冲突,确实是因印方越线进入中国的实控区引致;印度军方策划越线行动时印度政府未必知情,莫迪总理应该没有参与或支持这一行动。

 

 

综合以上消息,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初步结论:

 香港的乱局即将结束。

香港过去的乱局能够长期持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犯法和煽动、鼓励犯法的惩罚太轻。社会上存在广泛的对犯法者的同情,本地的司法体系由于种种原因,又无法全力打击犯法者。部分掌握一定权力的人,甚至成为犯法者的保护伞。久而久之,在犯法没有多少成本的不正常环境下,犯法或者敢于犯法的人就越来越多。

「港区国安法」通过由国家直接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者,解决了特区政府过去执法过于宽松的问题,相信对有心犯法者有足够的阻吓力。

 美国的制裁难有大的影响。

我们在6月上旬的博文「前方阵雨转阴」里详细分析过特朗普宣称将要推出的针对人大通过「港区国安法」的制裁措施,总的结论是美国的制裁「雷声大、雨点小」,听着挺多,实际基本都没大用,或者仅对个别人、小部分人有些作用,对香港和中国整体无大影响。

蓬配奥的新态度可以说部分佐证了我们的判断,如果美国手里有强而有力的手段,自然不应该拖到9月看立法会的选举情况。拖到9月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制裁而不是立即反制「港区国安法」,只能说明美国手里的牌有限,担心一旦打完,以后就无牌可打了。因此,从各种迹象看,美国宣称制裁影响最大的阶段已过。

 反对派未来不易发动大规模抗争

20日的三罢公投在全力催谷下无法达到最低门槛,与之前反对派的大规模抗争行动相比,一浪低于一浪的态势明显,如无意外情况导致情势出现根本性变化,抗争走下坡的趋势有较大可能持续。

 中印关系可能恢复平静

虽然中印边境冲突确认造成印方的严重伤亡,但首先、看来中方并未越界,道理上占优势;其次莫迪总理的态度明显是不希望事态升级;第三、中印军事实力差距较大,印度军方没有理由扩大事端。因此,预计中印之间的紧张关系将逐步缓和。

大体而言,影响港股的几个不明朗因素:本地社会抗争、美国制裁、中印关系紧张等,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内地经济恢复也在加速中,短期的内外因素都对港股有利。

 

 

不过,美国的新冠感染人数最近持续上升,6月20日新增感染病例3.25万,接近前期高点。虽然我们预计特朗普为了选举,不会再暂停经济,美国经济将持续恢复。但如果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越来越高,特朗普政府能否顶住压力,坚持把恢复经济放在第一位,仍存一定不确定性。

18
六月
从「五胡乱华」到种族骚乱

「五胡乱华」大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以匈奴、羯、氐、鲜卑、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为主的全面反叛,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各种势力纷纷割据、互相攻伐的大乱之中,以这五个少数民族为主的割据势力,前后共建立了大约16个国家(即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共十六国),俗称「五胡十六国」。

根据「晋书」记载,这段历史可以大致概括为:“大凡刘元海以惠帝永兴元年据离石称汉。后九年,石勒据襄国称赵。张氏先据河西,是岁,自石勒后三十六年也,重华自称凉王。后一年,冉闵据邺称魏。后一年,苻健据长安称秦。慕容氏先据辽东称燕,是岁,自苻健后一年也,俊始僭号。后三十一年,后燕慕容垂据邺。后二年,西燕慕容冲据阿房。是岁也,乞伏国仁据桴罕称秦。后一年,慕容永据上党。是岁也,吕光据姑臧称凉。后十二年,慕容德据滑台称南燕。是岁也,秃发乌孤据廉川称南凉,段业据张掖称北凉。后三年,李玄盛据敦煌称西凉。后一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后四年,谯纵据蜀称成都王。后二年,赫连勃勃据朔方称大夏。后二年,冯跋杀离班,据和龙称北燕。提封天下,十丧其八,莫不龙旌帝服,建社开祊,华夷咸暨,人物斯在。或篡通都之乡,或拥数州之地,雄图内卷,师旅外并,穷兵凶于胜负,尽人命于锋镝,其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抑元海为之祸首云。”

简单翻译就是:刘元海(匈奴人,本名刘渊,因要避唐高祖李渊的讳,所以称他的字‘元海’)在晋惠帝永兴元年在离石(今山西吕梁)建立汉国。之后9年,石勒(羯人)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建立赵国。在石勒后36年,割据河西(今甘肃一带)的张重华称凉王。之后一年,冉闵(汉人,曾颁布著名的«杀胡令»,三天内杀胡人二十多万)在邺(今河北邯郸地区)建立魏国。之后一年,苻健(氐人)在长安建立秦国。慕容氏(鲜卑人)先在辽东(今东北、朝鲜一带)建立燕国,在苻健称天王一年后,慕容俊也僭号称帝。后三十一年,后燕的慕容垂在邺称帝。之后二年,西燕的慕容冲在阿房宫称帝。这一年,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人)在桴罕(今甘肃临洮西南)建立西秦。之后一年,慕容永在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自立为西燕皇帝……这段纷纷建国乱战的历史共136年,刘元海大概可以称为祸首。

掀开「五胡乱华」序幕的刘元海是南匈奴的后裔,南匈奴在西汉宣帝时,被北匈奴郅支单于击败,呼韩邪单于为了自保,引领族众向南靠近汉朝边塞,并遣子入汉朝作为人质,对汉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到了东汉末年,为了平定黄巾起义,当时的羌渠单于派儿子于夫罗率兵援助汉朝,不巧正碰上羌渠被国人所杀,于是,于扶罗带领的兵众顺势留驻在汉朝,自称为单于。紧接着董卓叛乱,于扶罗率兵攻击、劫掠太原、河东,最后驻扎在河内。于扶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继位,任命于扶罗的儿子刘豹为左贤王,刘豹就是刘元海的父亲。后来,魏武帝曹操将呼厨泉的兵众分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也都由刘姓担任。

匈奴虽然分为五部驻扎,不过基本都在山西境内,接近中国的心腹要害位置,西晋时有识者开始担心一旦情势有变,会对国家不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江统所写的「徙戎论」。 「徙戎论」有一部分总结了戎狄不宜使之居于心腹之地的理由: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简单翻译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戎狄(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心态和文化,不与我们华夏相同。过去趁他们衰弱的时候,把他们迁到京畿不远的地区,政府官员和百姓,都轻视他们,欺侮他们,使他们的怨恨深入骨髓。等到他们人口繁衍增多,实力增强,便心生反叛之念。以他们贪婪凶悍的本性,加之积压的愤怒,一有机会,就会发动叛乱。他们居住在国家核心区域内,没有关隘的阻挡,随时可以袭击没有防备的老百姓,抢夺散在田野、民间的粮食,所以容易造成严重祸患,危害程度不可预测,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已经验证的事实。

 

 

江统的「徙戎论」晋惠帝不能采纳,之后不到十年,「五胡乱华」就开始了,证明了江统的远见卓识。

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算起,到刘渊西晋时反叛建立汉国为止,共历时约350年。 350年的时间,汉人与匈奴之间的民族融合基本毫无进展,依然是互不信任,匈奴人一旦看见有机可乘,照样是毫不犹豫的反叛自立。

江统总结游牧民族时说:“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什。弱则畏服,强则侵叛。”简单说就是,戎狄的民族特性凶悍贪婪,弱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强的时候就会反叛,没有恩义可言。

西晋之所以会发生「五胡乱华」的悲剧,其背景是「八王之乱」后,汉人实力大减,胡汉之间的强弱之势逆转,给了胡人反叛之机。晋惠帝时,司马氏分封的八个藩王,为了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十几年互相杀下来,汉人被杀得越来越少,于是原本居于少数民族从属地位的内附游牧民族,其影响力和相对实力就有了较大的上升。本来作为人质呆在晋朝朝廷的刘渊,也是借着朝廷力量下降的时机,谎称要回去组织匈奴军队前来助战,结果一走了之,整合匈奴五部,建立了汉国,开启了乱世。按倡议叛乱的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的议论:“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大概意思就是,魏晋以来,匈奴单于只有虚名,没有土地,现在机会来了,要兴邦建国。

从南匈奴内附向汉称臣到「五胡乱华」的历史来看,不同民族之间的长期矛盾是很难解决的,民族的融合非常困难。多民族国家内,如果占主导地位的优势民族实力衰退,少数民族实力上升,那就很有可能发生内乱。

用中国的历史经验观察美国当前的种族骚乱,同样可以看到,作为多民族的国家,美国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十分困难,民族之间到现在依然界限明显,虽然表面上主流社会推崇民族平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民族之间事实的不平等长期存在,且十分严重。

引发此次社会骚乱的白人员警跪杀黑人事件,就反映了黑人白人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和白人贩卖黑奴的不光彩历史结合起来,新仇旧恨混杂在一起,有些像江统所说:“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更加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愤怒。

南匈奴历经300多年不能与汉民族融合,西方白人贩卖黑奴至今也大约有400年历史,黑人与白人依然泾渭分明;西晋「八王之乱」后,汉人实力大减,无力压制境内胡人,导致胡人纷纷反叛。现在美国和西方各国,都存在生育率过低,白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其他族裔比例上升的问题,实际上就代表着白人和其他族裔实力的此消彼长。

 

 

历史上,美国和西方黑人与白人有贩卖黑奴的旧恨,有个黑人富豪说,美国白人应该赔给黑人14万亿美元的赔偿,以补偿黑人的损失;印第安人也与美洲、澳洲等地白人有杀人夺地的旧恨;这些往日的仇怨,加上平时处于弱势地位感觉受压迫的新仇,在白人实力占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很难大规模、充分表现出来,但如果白人的相对实力持续下降,会不会也像「五胡乱华」时的西晋,族群之间的矛盾完全爆发,曾经受侵害的少数民族要借机算算旧账或者趁势谋取利益,却并非可以轻易论定之事。

从「五胡乱华」的历史经验看,族群矛盾不易解决,拥有一个占有压倒性优势的主体民族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美国当前的整体实力较之以前有明显相对下降,按媒体报导,国内的主体民族白人所占的人口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约80%下降到目前的低于60%,预计到2045年白人比例将低于50%,因此,白人与其他族裔之间的实力对比未来可能发生根本变化,长期被压制的民族之间矛盾有可能逐渐上升,社会矛盾趋于尖锐。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社会矛盾的改善前景并不乐观。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